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文化改革,剔除仇女因子 (第1/1页)
要带领‘旧’的人类建立‘新’的基地,艰难那是必然的,要改革的内容也是极多。 而最大的改革便是思想观念。 思想观念怎么改? 俗话说,文化、教育是传播思想最好的手段。 因此,在文化改革方面,基地可是下足了功夫的。 一切都百废待兴,真是改革最佳的时机。 若是怕步子迈得太大,那就先捡重要的来。 其他的可以暂缓,但几千年文化中的厌nV、仇nV思想必须要优先清除。 现实无法短时间内改变,但至少要在文化上营造一个平等的氛围,让整个文化环境健康起来。 rEn不能说改就改,但那些还未开始接受文化教育的幼童,他们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,还没有受到任何W染,自然最容易接收新式文化的灌输。 因此,基地在开始恢复教育之前,便重新编纂了所有教科书。 文字便是教育的载T。 首先要改的便是华语文字。 要尽可能地剔除所有仇nV的、带有X别歧视因子的文字,重新编写最基础的字典、词典等学习工具。 说白了就是剔除、更改所有不合适的字、词。 b如那些nV字旁的贬义字、词,如B1a0、J、媚、P1Aog、娼妓、奴、婢、妖、妄、妒嫉、嫌等等,必然要做修改。 譬如将nV字旁改rEn字旁,或是作其他修改、重造。 再如其他的,以人字旁开头,那必然要指代所有人。 奈何传统文化更多是却是用它们来指代男X,指代nVX的就要另起炉灶。 虽说曾经之所以如此,是为了给nVX赋有一定的权力,是进步的一种表现,但现在显然已经不合适了。 改,当然要改。 还b如一些文学用词。 像是少年,虽然它本身不含X别因素,但在文学上,总喜欢把它赋给男X少年,在有男有nV的情况下,总喜欢说少年少nV。 要么,直接用少年们,要么就是少nV少男、少男少nV。 后面两者不知道怎么样? nV多就nV在前,男多男在前,不确定就直接是少年。 再b如先生。 既然要保留旧有的对知识界人士的尊称,那么就剔除对男X的称呼。 同一个称呼,只要是个男X,再怎么垃圾都可以用先生称呼,而nVX却要做到某一领域的极致才配使用。 好似在告诉人们,只有当nVX做到极致才能和普通男X并列,这何其不公。 非要说两个先生的含义不同,那无疑是陷入了厌nV的陷阱。 还b如,爸妈、父母、男nV、龙凤,总是男在前nV在后,这些带有歧视X的约定俗成都不该再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是日常生活中,尤其是更为严谨的教学书本上。 以及一些文学或是日常用语。 同样形容狠毒。 nV人是最毒妇人心,男人却是无毒不丈夫。 前者就是恶毒,后者却是褒义。 唯nV子与小人难养也、婆婆mama、像个娘们儿、娘Pa0... 这些,都不应该出现了。 如此一番改善下来,直到彻底完善,才能用到所有教科书上,再展开教学工作。 更改文字才是首要任务,教育可以再等一等。 毕竟,磨刀不误砍柴工嘛。 文字作为教育的工具,当然要优先完善。 当然,仅仅只是书本上的教学是不够的。 这些更改的内容还要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上。 不过这就得靠宣传和其他措施并用了,基地又不能让所有人都重学一遍,是不? 再说,就算学过,许多人的思想一时之间也极难改变。 但不管人们平时怎么说,至少书面用语上,必须要使用新的字词。 不用说,这项改革出来时肯定会引来大量的反对声。 有人觉得这是小题大做,有人觉得这会给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便,好不容易上了十几年学去学习他们,在生活中又用了这么久,现在又要改这改那的,也不想麻烦。 这就是不必要的政治正确,甚至纯属抬杠、逢男b反... 而这些人中,有人确实只是这么认为,但也有人内心其实很清楚,但这对他们有利啊,既然有利,自然要拼命维护。 就像刚才所说的先生。 当你提出其中的不对时,反对你的、抨击你的,nV的男的都有,先生自古以来就是遵从扒拉扒拉的... 其中的nV人,就是不敏感,而男人,自然是要维护自己的利益,至少如此一来,他们就能和伟大的nVX站在同一高度了啊,哪怕是自我yy。 当然,有反对的,自然就有赞成的。 她们清醒地知道这其中的含义。 这种几千年累计下来的、渗透到方方面面的仇nV文化,必须要改。 只要不彻底清除,仍然使用原来的那一套文字,那旧有的大量的仇nV文化还是会被一代代地传递下去,人们的许多思想仍然会停留在仇nV阶段,甚至是无意识的,谁让他们从小就是被这么教育大的? 不然为什么说教育是最好的宣传手段呢,因为文字、文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厉害的洗脑工具和手段。 所以必须要改,一定要改,至少在教育方面的应用,不计一切后果都要更改过来。 至少要让还没有被父权文化荼毒的、代表着基地未来的幼童们必须在新文化的教育下成长起来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