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十三章:先知布局择贤愚,内帑惊雷震朝堂 (第1/1页)
辽东的警讯如同Y云笼罩朝堂,却也冲淡了之前清洗阉党、重整京营带来的肃杀之气,转而弥漫起一种熟悉的、令人窒息的焦虑。 「陛下!辽东军情紧急,蓟辽防务空虚,当务之急是速拨粮饷,整顿边备啊!」兵部尚书出列,语气急切。 「户部还有多少钱粮?」林凡端坐龙椅,语气平静地抛出这个灵魂拷问。 户部尚书一脸苦相地出班,开始熟练地哭穷:「回陛下,去岁各地灾荒,税银拖欠严重,加之平定奢安之乱、辽东年年用兵,国库早已空空如也。如今便是维持朝廷运转已是艰难,若要拨付辽东钜额军饷,除非……加徵辽饷……」 「又是加饷?」林凡眉头微皱,打断了他。他内心冷笑,这套路他太熟了。历史上的崇祯就是被这「加饷-民变-再加饷-更大民变」的Si亡螺旋活活拖Si的。「加徵的饷银,有多少能真正落到兵士手中,又有多少肥了胥吏、苦了百姓?」 他目光扫过班列中几个看似忧国忧民、眼神却闪烁不定的面孔。凭藉着历史的先知和系统初级「人才探测」功能的微弱感应消耗明君点不多,但能大致分辨忠J倾向,他已经锁定了几个「名人」。 b如,那位看起来温文尔雅、言辞恳切,历史上却结党营私、排挤异己的温T仁。还有旁边那位颇有才名、善於揣摩上意,实则首鼠两端的周延儒。这些家伙,在原本的历史中可是把崇祯耍得团团转,加速了明朝的灭亡。 「绝不能让他们占据要津!」林凡心中警铃大作。 他没有立刻反驳加饷的提议,那会让自己显得脱离实际。他话锋一转,看向了班列中一位须发皆白、气度沉稳的老臣。 「孙承宗。」 「老臣在。」孙承宗应声出列。他虽因魏忠贤排挤而致仕,但新帝登基後已被召回。 「孙师傅曾任辽东经略,熟悉边事。以你之见,当前辽东局势,首要之务为何?防务可有疏漏之处?」林凡语气带着尊重。这位老臣能力与忠诚皆备,是难得的g才,历史上的结局也令人扼腕。 孙承宗略微沉Y,便条理清晰地分析起来,从关宁锦防线的布置,到蒙古各部的动向,再到後金可能的进兵路线,最後恳切道:「陛下,当务之急,在於稳固蓟镇防线,谨防虏骑绕道。钱粮固然重要,然选派得力g臣,整顿边军,加固关隘,更为迫切!」 这番话说到了林凡心坎里。他点点头:「孙师傅所言甚是。辽东及蓟镇防务,朕便委托孙师多多费心,会同兵部,速拟方略呈报。」 他没有直接给孙承宗具T官职,但这当众的委任和「孙师」的称呼,已明确传递了信重之意。温T仁、周延儒等人眼神微动,却不敢多言。 接着,林凡又点了几个通过「人才探测」和历史知识判断相对清廉、务实的官员,询问具T事务,对他们提出的节流、整顿漕运等建议表示认可,无形中在朝堂上树立了一批「贤臣」的样板。 一番C作,看似围绕辽东军务,实则初步完成了对朝臣的甄别和班底搭建的意向X安排。 最後,当户部尚书再次将「国库空虚」这张牌打出来,几乎所有官员都以为皇帝只能无奈接受加饷或者另想办法b如动用内帑,但谁都知道皇帝内帑也没几个钱时,林凡却笑了。 那笑容,带着一丝高深莫测,让众臣心头一跳。 「国库空虚,朕已知之。」林凡缓缓开口,「然,辽东将士不可不恤,边防不可不固。」 他顿了顿,目光扫过全场,语出惊人: 「传朕旨意,即日起,由内帑直接拨付白银五十万两,粮食二十万石,运往辽东,优先补发欠饷,犒赏边军!後续军需,朕再想办法!」 「什麽?!」 「五十万两?!二十万石粮食?!」 「内帑……内帑何时有如此巨资?!」 朝堂瞬间炸开了锅!所有人都被这个数字惊得目瞪口呆,连孙承宗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sE。皇帝登基才多久?抄没魏忠贤家产所得,据说大部分也充入了国库,皇帝内帑怎麽可能还有这麽多钱粮?! 林凡看着下方失态的百官,心中冷笑。这只是他系统空间物资极小的一部分兑现通过王承恩秘密C作,将粮食「合法」地出现在内帑库房中,真正的底牌,他还没亮出来呢。 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!用实打实的钱粮,震慑朝堂,告诉所有人——他这个皇帝,有办法!别动不动就想着盘剥百姓! 同时,这也是他「明君点」的重要来源。稳定军心,提升威望,就在此刻! 【叮!慷慨拨发内帑,稳定辽东军心,举朝震惊,威望大幅提升!明君点 1200!】 听着系统提示,林凡知道,他这步棋,走对了。 朝会在一片震惊、疑惑和些许振奋的复杂情绪中结束。林凡看着那些神sE各异的臣子,尤其是温T仁、周延儒等人眼中闪过的算计和惊疑,心中了然。 饵已经撒下,接下来,就是看哪些鱼会按捺不住,而哪些忠鲠之臣,会真正为这突如其来的希望而奋发。 他的棋局,越来越大了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