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三十二章未动之局 (第1/1页)
镇守官交接完物资清单後,众人本该稍作休整再启程,却在点收途中发现,原定由镇中供应的两样必备军材——盐饼与绒布,竟双双断货。 「怎麽还差了这许多?」他低声问道,指尖在清单上点了点。 镇守官连忙应道:「回三殿下,这批原本应昨日送抵,但途中过苍石山时,遭了劫,道上来的护送小队折损数人,余下物资亦多数被抢。已派人搜查,但山匪踪迹狡诈,未有所获。」 「苍石山?」沈如霜低声问道,「那一带,不是我朝直辖军驻守?」 镇守官面露难sE,答道:「原是,但近年驻守军调往边线紧急调动,补兵未至,防线空虚。那帮匪近来动作频繁,却不敢明面作乱,只挑军需之路下手,分明是知根知底。」 李谦眉宇深锁,视线落在帐前旧图纸上,沿着物资转运线缓缓移动。他一指点在苍石山与另一条通道交汇处,声音冷了几分:「这条路谁划定的?为何临时改线?」 镇守官沉默了一瞬,答得小心:「是京中兵部批示,说北道受雪封不稳,建议改南线以避天灾。」 沈如霜垂眸,心头泛起一丝不安:「兵部何人批的?」 镇守官道:「署名是陈侍郎所下,但…经手者,听闻是内务府中一位林主事代拟。」 「林主事……」李谦似笑非笑地挑起眉梢,「倒也是近来在二哥麾下混得风生水起的人。」 他语气轻淡,却听得出一丝藏不住的寒意。 沈如霜微微抬眼,眸中沉静如水。二皇子李昀,一向治军有度、纪律森严,若真涉此事,断不会任由麾下擅动。那麽——这手笔,是否另有其人? 「三殿下认为此事……与二殿下有关?」她问得婉转。 「不一定是他。」李谦笑意浅浅,「但他阵营中有人行得太快,快得未经他手,便自作主张。」 「若真如此,边关未乱,京中已先起风雪。」 两人皆未再言,只互望一眼,便已心知肚明。 当晚,鸣沙镇东侧的例巡官舍内,灯火昏h,寒气却未退尽。 屋内陈设简朴,四壁无饰,只有角落一座生得正旺的炭火炉,火光映红了墙角。小白虎蜷在沈如霜脚边铺着的软垫上,睡得安稳,呼x1均匀。屋外风声萧萧,似在远处辗转不休,却不入此室半分。 李谦卸下外裘,内着便袍,斜倚在靠墙的木榻边,一手摇着折扇,目光落在火炉里缓缓炸响的炭芯上,半晌未语,似在斟酌心中诸多线索。 沈如霜则坐於另一角矮几旁,翻阅着白日从守镇官手中调来的数簿与辎重清单,眉头微蹙,神sE专注。室内一时静得只余纸页翻动与炭火噼啪声,气氛沉静而收敛。 「你可知——」他忽而开口,语气慵懒却藏了深意,「朝中有多少人,表面守规矩,背地却怕你沈家再掌实权?」 沈如霜没说话,只将手中锁好的文书放入木匣,声音清清淡淡:「我知。」 「这次劫货之事,你怎麽想?」 她沉Y半晌:「若说与李昀无关,未必尽然。但若说他主谋——太过粗疏,也不似他的作风。」 李谦轻笑:「你了解他不少。」 「只因他也一心为国,与我并无私怨。」 「那我呢?」他语声一顿,忽地问出。 沈如霜一怔,旋即抬眸:「殿下不同。」 李谦眉头一挑:「哪里不同?」 她语声温缓,字字如水:「二殿下为家国,三殿下……为人心。」 那一瞬,火光摇曳。李谦盯着她,目光微动,却不语。 那句话,像是一道雪夜微光,不灼人,却不易忽视。屋内一时无声,只有火炉中炭火炸裂的声响轻轻作响。 半晌,他低低一笑,未接前言,只起身从旁取过一叠卷宗,顺手拂去上头细灰,语气轻淡地转开了话题:「明日启程前,我们先去镇东的马道仓坊一趟。那批被劫物资的出货纪录与验票签章,全从那儿流出,总该找出些人话交代。」 说罢,他将卷宗搁回桌上,又瞥她一眼,语调依旧慵懒:「今夜冷,你早些歇着,别熬过头了。明日怕要走不少路,可没那麽多时间给你慢慢查。」 语末还不忘笑着补上一句:「小娇花若冻着了,我可担不起这罪名。」 沈如霜闻言轻笑,未答,只伸手抚了抚熟睡的小白虎,语气柔淡:「那便劳烦三殿下明日照料了。」 她未再多言,起身将桌上文卷一一归好,收回木箱。李谦则重新倚坐回榻,望着火光中摇曳的影子,眼神却不似方才那般轻浮,反而静得深沉。 舍外风声渐紧,雪未至,寒意先入。而舍内,那未说出口的余意,无声盘旋於火光与沉默之间,像是一场未起的风雪,已悄然铺开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