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五十五章新储未立 (第1/1页)
太子苏醒後,未再亲理政务。 虽御医称其病势渐稳,需静养,然朝中章奏依旧每日由三皇子批阅、处理,章案转呈东g0ng者,极少。 李谦自太子初醒起,便不曾懈怠,未曾请退。朝中不少人曾试探朝局是否将转,却皆被李谦一语带过:「太子在,摄政之责,不过暂寄。」 皇帝对此并未多言。有人说,是因太子尚在,皇上不好另立储君;亦有人猜,皇上早已默许李谦之位,只待其自然过渡。 东g0ng深处,却一直寂静无声。 太子苏醒後,气息虽清明,身子却似不再抗争,唯与太子妃裴瑶长坐,语少而温,时有微笑。御医来时,他亦未多言,只让人少扰、静养。 再无人提他何时重掌政事,彷佛整个朝廷都默认了一种结局——他,只是醒来辞别。 三周後,天未明,一道内廷急信静静送出—— 太子李晏,於卯时薨逝。无疾,无声,无人伴,唯太子妃一人守在榻前。 当日东g0ng未敲丧钟,亦未张白幡。太子妃亲手沐浴更衣,遣人禀报皇帝。未曾流泪,只喃喃低语:「他走得很安静。」 皇帝未召见任何臣子,只令内廷草诏,宣太子病逝,择日安葬。并以「新丧未过,不宜仓促易储」之由,诏令三皇子李谦暂摄政务,如常朝参。 诏书简短,不提承继之事,更不提遗诏。 群臣默然,无人抗命。 太子棺未出殡,灵堂设於东g0ng正殿。 李谦自闻Si讯後,三日未离。 他未着朝服,只着素衣麻履,坐於灵前,烛火长明,手中无书、无文,只静静陪着那副素白棺木。有人劝他回g0ng歇息,他摇头:「我还未告别。」 太子妃亦常坐於侧。两人极少交谈,只以一盏茶、一条白纱,相互递过无声的哀思。 第三夜,风雨yu来,天气骤寒。帐外风声如丧。 李谦立於灵帐外檐下,望着灯火轻颤,忽然轻声开口:「你叫我守的,我都守住。」 那一夜,他未再入内。从h昏至黎明,立於灵前,足足三日三夜,未眠未歇。 而外朝已开始低声讨论:「储位空悬,不日应定。」 可朝堂无人敢争。因为所有人都知,此刻站在政务之巅,却仍静默不语的三皇子——从未被太子质疑,也不曾被皇帝否定。 天下的未来,正在那素灯寒香之後,一点一滴,静静成形。 当太子薨逝的消息传至储贤殿时,二皇子李衡正与数位亲信幕僚密谈。 李衡站在殿前,听着内侍宣读完那句「太子驾崩」,唇边微微一动,终於只是颔首:「节哀顺变。」 身後幕僚神sE微动,低声问:「殿下,三皇子…既已摄政,如今太子之位空悬…是否...」 李衡抬手止住,眼神一瞬微冷:「太子方逝,不可言及此事。」 他语气温和,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分寸,众人只得沉默。 众目避退之後,他於殿廊之下,微风拂面,衣袂轻动。他望着重重g0ng瓦与低沉天光,指尖悄然收紧。 ——是他先出生,是他最早被教以君臣之道。他曾以为,只要自己足够沉稳隐忍,终有一日会得父皇垂青。 可太子在时,他从未有过机会。如今太子已逝,那原本该属於他的,仍要让给李谦? 李衡微一垂眸,自嘲一笑。 他不嫉妒太子。兄长T弱,自幼受万般呵护,他曾敬之,怜之,甚至……羡之。 但他无法不去质疑——为何李谦不言不争,却总有人为他让出道路?甚至连兄长,Si前都选择了他。 他沉沉x1了口气,将眼中暗cHa0压下。 ——现在不是时候。 再等等。他告诉自己。 他可以再等等,直到机会真正来到,而那时,他将不会再错过。 他说罢,站起身来,走到殿门外,看着远处天边风起云涌。声音低低传来,如风过竹林:「李谦能忍得住,我也忍得住。」 「只是……」他顿了一下,眼神幽深如井,「这场局,他终究是要参与了。」 今晨驿使风尘仆仆而来,带来一封京中急报。兵士将信递至她手上时,眼神一闪,又低下头去,不敢多言。 沈如霜立在营帐外,未进屋,手中那封信纸未拆,她指尖微颤,却强自按下不安。 当她终於打开信件,看到那道乾脆利落、毫无赘言的通报时—— 「皇太子李晏,薨。」 她怔在原地,久久未语。风掠过肩头,卷起她未束好的青丝,拂在脸侧,却未让她回神。 太子……走了。 她下意识望向远处白雪茫茫的北境天际,心头第一个浮现的不是那位病重许久、终於走到尽头的储君,而是——李谦。 那一刻,她眼底浮出一丝难掩的痛意与遗憾。 她想,他一定很伤心。 可她不在他身边。 他从不轻言情绪,也从不在人前落泪。可她知道,他一旦认定了谁,就会默默记一辈子。 李晏是他兄长,也是他愿意低头、愿意守护的那个人。 如今兄长离世,皇诏未下,局势未稳,他却连好好悲伤的时间都没有。 沈如霜心口一紧,彷佛也被那风雪撕扯出一道空缺。 她很想回去,哪怕只是站在他身旁,与他一同守灵、一同沉默。可她不能。她此刻仍肩负北境军务,身後是千军万马,哪怕一瞬迟疑,便可能动摇边防。 她只能静静站着,双手握紧那封来自京城的白报,一字未语,却泪未落先心酸。 她轻声自语,却像隔着千里风雪说给他听: 「……我知道你会撑住的,可是你一定,很痛吧。」 她垂下眼眸,低声呢喃,「等我。」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