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五十二章无声之战 (第1/1页)
太子卧病已久,东g0ng之门始终紧闭,虽有三殿下代为协理政务,朝堂上下却依旧人心未定。 近来朝中传言渐多,言太子病势不见好转,内府御医避言病情、止回问诊,一日数问皆无回音。 百官虽未敢妄议,心中却早已起了波澜。 二皇子李昀,这些日子里未曾於朝上发一言,也未再入g0ng探视太子。 许多人以为他自知无望,退避三舍,却不知——他府中灯火,从未早熄。 他行事素来稳重,从不贸然行动。太子病重之初,他b谁都冷静,从不主动言及政事,甚至刻意减少入朝之次,只於私宴中偶尔露面,言辞温和,目光谦恭。 但他的「不言」,却恰好给人一种「应说却选择不说」的暗示。 官场中人最怕的,不是真话,而是沉默——沉默里藏着判断,藏着立场。 他不明言政见,却总提一句:「太子卧病,朝局实难久虚。三弟虽谨慎,终究未历大局。」 此话说得婉转,却恰好戳在人心上。 朝中原本摇摆不定的几人听後,心头便悄然动摇。 李昀明白,若要夺东g0ng之位,不能动李谦,得动朝臣与风向。 他从不明言野心,却深谙人X。 他知晓,真正能决定风向的,并非高居中枢的权臣,而是那些平日无声、关键时刻能「站队」的中层官员。 ——於是他开始「交情」。 户部侍郎徐存远,本是太子入阁时提拔之人,近年政绩平平,仕途迟迟未动。 李昀便藉其弟任职之事出手,暗中疏通,助其外放为监司主官。不言恩报,却让对方心中有数。 礼部右郎中郑勉,素与三皇子交好,却因去年科举案失言而官评稍损。 李昀设席延谈,只谈旧事、不谈朝政,席间淡淡一语:「你若仍怀远志,旁人不会不知你之能。」 不久之後,郑勉果然获吏部青睐,调为京畿清吏司。 这些人或许不会当即转投,但「念了一分情」、「欠了一份人情」,已足够。 李昀更懂得抓「动摇者」。 有些太子旧部原不屑与他深交,但太子久病、三皇子迟不入主位,内心早生狐疑。 他便顺势而为,遣亲信赴其家门探望父母、慰问病亲,赠医赠药。无非几贴人参、几帖名帖,却足以在人心中留下暗痕。 「不求你做什麽,只是记得,这个时候,是谁在关心你。」 张侍讲知此消息後,心头微沉。 他曾为太子近臣,深知太子向来慎重,却也知朝局之变,常在一夕之间。 他步入东g0ng书房,将密报呈与李谦,低声道:「殿下,二殿下行事虽不张扬,然已暗动人心。臣担心,若朝堂久虚无主,旁人难免心生异望……」 李谦翻阅文书,神sE如常,语声却更为沉静:「人心易变,这不是他动得,是守不住。」 张侍讲一愣:「殿下之意是……」 李谦抬眼望向窗外,灯影摇曳,语声不疾不徐,却笃定如铁:「我不与他争人心。能被他轻易拉走的,终究不是东g0ng该留之人。」 语气平静,却透出一GU不容动摇的冷定。 张侍讲默然,忽而觉得眼前这位素来寡言的三殿下,b起言辞,更善以沉默立势。 而此时的李昀,正於书房中拟定翌日宴客名单,徐步而行。 侍从轻声递上一封密信,他看完後轻声一笑,将信收入袖中,只低语一句:「这世上最容易攻破的,不是敌人,而是观望之人。」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