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想了_起居注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起居注 (第1/1页)

    南燕今年的冬天来得迟,已经是十月中旬,宅子里的晚桂还顽强地开了几枝,天气晴好得没有半分冬日的寒意。季尧见了好天气,便拉了杨贺一道出宫去走走。

    起居令史对此早已见怪不怪,如实地在册子上记下:元景五年十月十四日,上携内司礼监掌印太监杨贺微服出游。

    起居令一职专为记载帝王言行,这个官好做也不好做,季尧在位五年,已经斩了三位起居令了,张予是第四任起居令。他是元景二年的三甲进士,世人都说“同进士,如夫人”,若无大机缘,这辈子是不可能出现在帝王眼前的。

    恰恰好,张予比寻常同进士多了点运气。

    说来也巧,那日在京师酒楼里张予在酒楼里饮酒,一旁是酒过三巡的士子,喝多了,指点朝局时政。张予也多喝了几杯,听着他们痛陈天子失德,权宦当道,国将亡矣,说得涕泪横流,好不悲愤。张予这人吧,拿他娘的话,就是脑子不太灵光,以后进了官场也不知要怎么好——他脑子也确实不大好,更不善经营,所以平日里朋友寥寥,是个独来独往的。

    他听这些人的话,想起宫里那两位,这位陛下吧,很难评,若是载入史册,那必然是一朵奇葩。

    那位权宦吧,也很难评,是要被钉死在耻辱柱上的。

    张予却莫名的嗅出了几分恶人还需恶人磨,南燕江山不见得就因着这二位就要亡国的意味。

    于是,张予就起身了,还开口了,尽情地嘲了一波这群义愤填膺的士子,嘲他们满嘴空话,纸上谈兵。

    第二天他就被锦衣卫带到了帝王面前。

    宿醉还有点晕乎的脑子一下子就清醒了,还吓出了一身冷汗,扑通跪在地上,饶是听了上头让他起来的话,也好半天没起来。

    传来的是一把年轻的嗓音,慢悠悠的,说:“张予,元景二年的三甲进士,博州人士,年少丧父,和母亲相依为命。”

    皇帝说:“抬起头来,朕瞧瞧。”

    张予下意识地抬起了头,就看见了一张俊美的面容,唇角噙笑,神态散漫,他一眼看来竟颇不似帝王,像极了哪家打马观花的贵公子,只那一身玄色绣龙纹的衣裳彰显着尊贵的身份。

    张予一哆嗦,又埋头磕了下去,抖着说:“臣无状……求陛下恕罪。”

    季尧捏着手中的小册子,随手丢在了案上,任他哆嗦了好一会儿,才笑道:“在酒楼里舌战群儒的胆气去哪儿了?”

    张予讷讷无言。

    季尧说:“以后,你便去翰林院吧。”

    张予被这句话砸得目瞪口呆,直到出了御书房,听着一旁小太监的道喜声才猛地反应过来,到底发生了什么——他竟然进了,翰林院?

    就因着酒楼那场酒后的辩论?

    旋即张予想,陛下是……如何知道的,他冷不丁的想起无孔不入的锦衣卫,后背一凉,险些同手同脚地出了宫门。

    临行前,那小太监意味深长地道:“张大人是有大造化的人。”

    大造化?张予从来不知什么大造化会光顾他,可他想起皇帝的口谕,这大抵就是他此生最大的造化了。

    没承想,又过三月,陛下将起居令史杖毙,一道圣旨直接将张予擢为了新任起居令史。

    彼时,张予还正缩在角落里,勤勤恳恳地勘核录书,圣旨如同盛夏惊雷,惊得张予瞪大了眼睛,也惊呆了翰林院众人。没人不知道起居令这官职之凶险——昨日前任起居令史的哀嚎声犹未绝,今日,张予就要上任了。一时间,落在他身上的目光有怜悯的,有艳羡的。

    张予上任那日,领他的小内侍笑盈盈地说:“张大人是个聪明人。”

    “你也莫怕,只要大人好好办差,督公不会亏待大人的。”

    “?”张予麻木地想,怎么又和督公有关了,他一个纯臣,何时成了阉党?

    喝酒误事,喝酒误事!

    皇命不可违,张予再是懊悔,也只能硬着头皮做起了第四任起居令史。

    听说还有人私底下开了赌局,看张予什么时候会步上前人后尘。

    张予任起居令的第一日,瞧见帝王捉着当朝恶名昭彰的权阉的手时,瞪圆了眼睛——传闻是一回事,可亲眼见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
    张大人提笔的手抖了抖,记?还是不记?要如何记?

    旋即,他又看见杨督公面无表情地将手抽了出来,张予心头一松,冷不丁的,他就对上了杨贺的眼神——那眼神冷冷淡淡的,落在张予身上,那一瞬间,张予几乎闻到了传闻中诏狱里血腥的味道。

    当天晚上,司礼监掌印太监杨贺留宿乾清宫。

    张予一日之内亲见了帝王和那权阉之间旁若无人,藐视尊卑的相处,已经麻木至极,可直到看着皇帝屏退左右,独留杨贺,张予也被小内侍拉出去时,仍旧觉得如在梦中。

    过了好一会儿,宫里传出了隐约的隐忍的呻吟声,张予后知后觉地脸胀得通红,小内侍习以为常,甚至还有几分自傲,他们家督公独得圣宠!

    小内侍笑眼瞧他,说:“张大人,这样的事,多着呢。”

    “可千万别学那等酸腐书生,辜负了督公的知遇之恩啊。”

    天将亮时,张予方在起居注上落笔,元景四年,六月廿二,上留司礼监掌印太监杨贺同宿乾清宫。

    元景四年,八月初三,上幸司礼监,卯时一刻,上御延英殿听部院各衙门官员面奏政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张予这个人是有点死心眼的。

    他如实地记录了帝王的言行,点点滴滴,无比详实。后来他的起居录落到杨贺手中,杨贺阴晴不定地瞧着那册几乎可以说的上是帝王宠幸佞臣的实录,在想这人到底生了几个胆子。

    他今日不想杀人,便将东西丢在一旁,淡淡道:“日后我与陛下之事,不必记入其中。”

    岂料张予道:“臣是起居令史,记载陛下言行是臣之本分。”

    杨贺已经许久没有听见有人敢当面这样违背他的话了,他眉梢一挑,抬起眼睛审视着张予,说:“你可知上一个起居令史如何死的?”

    张予说:“便是身死,只要臣在其位一日,便当尽其责。”

    杨贺开口道:“小夺。”

    门外登时响起了一个声音,“义父,”一个提刀的少年推门而入,凶神恶煞地盯着张予,张予自然听过这人的名声,杨贺手中的一把刀。

    吾命休矣。

    临了还是季尧救了他。

    帝王抱了一篓子荔枝进来,荔枝新鲜,叶子绿的,还有几分凉气,一边进来,一边说:“公公,看我带什么来了——”长腿刚跨过门槛,就见赵小夺要将张予拖出去,杨贺桌上还丢着一册起居注,心念转过顿时就明白了,笑道:“怎么了这是?”

    他说张予,“不长眼的东西,招我们督公生气了?”

    季尧将荔枝篓放在桌上,对杨贺说:“瞧瞧,刚送来的,正新鲜着呢,今年的个头好像比去年的长得大一些。”

    杨贺瞥他一眼,挥了挥手,赵小夺心领神会,抓着张予的肩膀就将人拖了出去。

    后来那册起居注又落到了皇帝手中。

    张予很想谏言,从未有帝王去看起居注的,可一想,杨贺都看了,他便是上谏,皇帝也未必会听他的。

    季尧看得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他对张予说:“写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日后备两份吧,”季尧笑道,“一份就如常记录,一份,就督公说怎么就怎么写。”

    张予:“陛下,这……从未有这样的规矩。”

    季尧不以为意道:“从今日起就有了。”

    张予:“……”

    喝酒误我!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