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四回(上)恋尘寰妙姑懒修行,惜眷属政公勤奔命 (第1/2页)
诗云: 尘心消未尽,奥义总难留。 浮生几重梦,何处是归休。 话说因凤姐称病,可卿出家之事落到李纨身上,忙得这李纯后悔莫迟。 李纯b另外几个都大几岁,已经快博士毕业。她是个Si宅拖延症,其实不Ai念书,只是更讨厌工作,原打算博士毕业之后再读个博,或者出国游学几年,谁知大意入了曹导这面妖镜,自叹好奇害Si猫。 寡妇不好当!丈夫入了土,屋里人也打发了,躺又躺不平,兴也兴不起浪,回又回不去。日子过得劳累且闷,连网也没得上,要是看见宝镜她定是毫不犹豫地穿回去。 这贾府虽不须她管家,但贾兰还是要她亲自教养。凭空就多了个儿子,却无忠仆相伴,只不到十个木讷小丫头,没一个贴心,风月镜中人的日子就数她过得最憋屈。 贾兰这孩子小小年纪便能文能武,温顺恭谨,只是不像宝玉那般活泼讨喜,不仅老太太对他淡淡的,就连李纯对他都亲热不起来。但李纯又不得不每天陪着贾兰读书,只因她与可卿一样没几份现成的剧情可以走,不躲起来不知道如何应对。 因此王夫人让她去照管可卿出家一事,着实让她左右为难——不单书中李纨没管过家,书外她李纯也没组织过集T活动。 “妥妥的赶鸭子上架。”她向平儿道:“若是前几年,我身边有几个得用之人,倒还能应付这样的事,现如今这些人没有一个守住了的,若非有你来相助,我可不知道怎么办呢。” 平儿回道:“大NN说笑了,蓉大NN出家本不宜张扬,不过是自家nV眷出场见证一番,也费不得多大事。” 正说着话,有丫头报琏二爷来了。贾琏面带喜气进来便道: “昨日我正和珍大爷商量园子的事,上头来了消息,小蓉大NN出家只往那铁槛寺一拜,再到隔壁水月庵小住几月,我们把园子里的庵堂修好她便搬进去,上头派人来守卫着,清净省心。修庵堂的银两上头已经送入我们库房了,另还多给了些,以小蓉大NN的名头扩建修缮铁槛寺。你们说说,这是不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?” 李纨一听大喜:“这是三全其美了,我们姐妹妯娌素来交好,不想今后竟可出家不离家,合府nV眷还能去她那里谈经论道。” 贾琏又仔细交代一番。李纨入镜前就因轻度社恐很少接触男生,入境后又守寡,和男人更生疏了。她今天忽然和贾琏说话,心里紧张,不大敢拿正眼看他,只偶尔偷瞄几眼。 琏二爷是个风流摆在脸上的nGdaNG子,此时虽不曾刻意下饵,眼神却仍是藏钩,连带着颜丹鬓绿愈发撩扰。 午时李纨便当着众人的面,回了王夫人和贾母:“琏二NN近日身T不适,东府珠大NN出家之事便由我C办了,谁知又搅进来一桩奇事: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,本是苏州人氏,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。因生了这位姑娘自小多病,买了许多替身儿皆不中用,到底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,方才好了,所以带发修行,今年才十八岁,法名妙玉。如今父母俱已亡故,身边只有两个老嬷嬷,一个小丫头伏侍。文墨也极通,经文也不用学了,模样儿又极好。因听见长安都中有观音遗迹并贝叶遗文,去岁随了师父上来,现在西门外牟尼院住着。她师父极JiNg演先天神数,于去冬圆寂了。妙玉本yu扶灵回乡的,她师父临寂遗言,说她’衣食起居不宜回乡,在此静居,后来自有你的结果’。所以她竟未回乡。” 王夫人及众人都问:“我们听不懂了,这桩事奇在何处?” 李纨笑道:“奇在这妙玉姑娘,模样X格行事都与小蓉大NN是分毫不差的,是不是合该与咱们府上有缘?” 王夫人顿悟:“既这样,就下个帖子请她何妨?刚林之孝家的来回,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、小道姑都有了,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,庵堂也快建好了,妙玉姑娘来了便可静心修行。” 李纨便答应了出去,命书启相公写请帖去请妙玉,心下却不免狐疑,秦可卿眼看就要占了妙玉的身份,那妙玉又去向何处呢? 李纨正琢磨着,远眺见林黛玉由紫鹃搀扶着,遥遥的从贾母处出来了,水佩烟裳,清姿秀骨,倦颜绰约醉桃花,望之仿似昨夜缺眠,却凭添一段风流婉转。 李纨忙迎上去,问了一阵:“林姑娘早早出来了,可是身T不适?凤丫头这几日病了疏于照管,姑娘的药可有按时送到?午间日头大,姑娘先坐在这廊下休息会子。” 林黛玉坐下,掩着帕微咳了几声,道:“好嫂子,难为你挂心。倒没有多些病症,只是夜里总做奇异的梦。听说嫂子和蓉大NN过几天要去水月庵,可否代我问问那里的师傅?” 此时三春也吃完饭出来,从廊下过,因问:“做的什么梦?” 黛玉斜倚阑g,轻蹙眉头道:“以往总睡不安稳,这一两年倒是每夜都睡足了,但一夜能有两三场梦。一会子梦见我小时候被仆人抱出去玩,让拐子拐走了;一会子又梦见我自幼出家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