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斯特里亚(生命之书)_第六章迦兰陀竹园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六章迦兰陀竹园 (第3/3页)

 伊奥斯震惊的看着龙树大师的眼睛:“你的瞳孔……你的瞳孔!刚才,刚才我回来之前,你的眼睛不是蓝sE的!我记得,是灰褐sE的!现在怎麽会变成了蓝sE?!”

    老者露出了难得的微笑:“每一次回来,其实,我们都是回到了不同的世界。”

    这声音虽十分平静,但震天撼地,伊奥斯吓得尖叫出来。

    “请不要这样恐惧。”龙树立即安慰他说,“与每次回来时空的变动一样,这些记忆中细节的变动不会很大;即使,已经不是同一个世界了,但大T的逻辑和脉络没有十分不同,所以不用太过惊慌……”

    说完这句话,老者又意味深长地笑了笑,他说:“伊奥斯,你可知道。实际上,我们每一个人,都只是活在一个只有自己的世界里;也因此,我们每一个人,都活在不同的世界里。只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太过相似了,所以才会让我们以为,我们是在同一个世界之中……”

    伊奥斯并没有听懂这些话,仍然抱着头,不停地念叨着:“为什麽?为什麽……”

    “之所以,会发生这样的变动……是因为,我们借用神明的力量——瑜伽,并不是一个万无一失的工具。

    伊奥斯,那些遥远的诸星世界,若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前往,假设从黑海克里木的港口坐船沿着银河顺流而上,怕是要过千万劫的时间才能到达。

    “而每一次,当我们借用Sh婆与毘Sh奴的力量,进入阿凯西流览一个世界的时候,都是瞬间到达。这是因为,瑜伽的力量把我们的意识直接投S在那些星T上某一个意识的T内,所以我们会经过这个意识T的一生。但当我们回来的时候,瑜伽会把意识重新接回到我们过去的记忆之上,这就像一个JiNg密的手术,难免会有偏差……

    伊奥斯缓缓地抬起头,这次他像是理解了。但他的声音仍然颤抖:“你们……你们都疯了吗?为什麽要去……经历这样的事……为什麽要折磨自己?”

    “伊奥斯,我和在座的每一个修行者是一样,相b那无尽知识的海洋,我们就像愚痴的孩童一样;我们渴望知道,宇宙为什麽存在,生命为什麽存在,时间为什麽存在?这世上没有任何一本书,写着这些问题的答案,所以我们选择进入阿凯西,我们渴求获得一切的答案,我们渴求通过这些答案,拯救众生,因为我们是求知者。

    “可惜的是,每一次当我们知道了很多东西,就会发现有更多未知的东西。未知的边界不断地扩大,一次次险些就要压垮我们,而我们都坚持了下来。这就是我们要继续前进的理由。

    “伊奥斯,就如你最初来到阿凯西,是为了你自己想要知道某些事的答案一样;每一个最初来到雪山南麓,寻求知识的人最初的目的都有所不同。他们之中有的最初只是为了预言和博彩,以此某得世俗的享乐,有的可能是为了获得传说中殊胜的兵书、治病救人的药方、或是无上的力量与魔法……总之,每一个进入阿凯西寻求知识的人,最终都殊途同归……放弃了所有现世那片面的追求,从原来寻求某个具T的东西,渐渐变成了追求‘知识’和宇宙的答案本身……”

    伊奥斯苦笑着说:“我还是不能理解……你们追求这些常人无法理解的事情,也就只是为了成为,帮毘Sh奴寻找那进入那三分之一j1ngsHu库钥匙的奴隶!不是吗?!”伊奥斯再次开始愤怒的吼叫,“你知道吗?!我这两次进入阿凯西,唯一的感受是什麽吗?求知?渴望真理?不,不……我告诉你,是痛苦!这就是你们唯一追求?!自nVe者们!”

    老人笑了起来,但目光依旧那麽慈祥:“哈哈哈……那你又是否知道,刚刚,在禅怛罗乞答带你过来之前,我就在这里入定的那段段的五分钟,经历了多少世界吗?”

    “多少?!”

    “十亿个。”

    这简短的回答,让聒噪、愤怒的人哑口无言,他不在吵闹了。

    龙树大师双手合十,他望向天空:“伊奥斯,我从少年时就已经开始像这样阅览这些星星了。年轻人,我经过了无数阿僧只的苦难,和无数次世界的变动,甚至最近的一次变动,让我这个本来正在在南?萨罗国的伽蓝JiNg舍里,指导学生们打坐的老头子,突然回到了两百年前的现在,才有机会被这座竹园的主人请到这北方来,在这园中教学,成为你的老师……”

    “两百年後……您来自於两百年後……”

    伊奥斯失声痛哭,他谦卑地跪了下来,顶礼他的老师。

    老人m0了m0这位年轻人的後脑勺,意味深长地,叹了一口气:“孩子,当你找到这里的时候,你以为这里就是你旅途的终点了,是吧?”

    “是的……”

    “我要告诉你,这里,只是你旅途的起点。”

    注解区:

    檀越:佛家术语,梵文为danapati,音译为檀那钵底,佛家术语,意为施主,即布施寺院、僧侣衣食的善信

    许阿得斯星团:即毕宿星团Hyades,是一个疏散星团,位於金牛座,在希腊神话中,毕宿星团被认为是泰坦神阿特拉斯的七个nV儿许阿得斯所化

    梵天:天城T梵文,Brahmā,因佛教文献中将其居所大梵摩天Mahābrahmādeva简称为“梵天”并代指之而得名,在印度教中它与毗Sh奴、Sh婆并称三相神

    毘Sh奴:梵文Vishnu也译为毗Sh奴、毘纽笯,是印度教三相神之一,是“守护”之神

    《梨俱吠陀》:全名《梨俱吠陀本集》,梵语罗马化为Rigveda,是吠陀经中最早出现的一卷,成文於西元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,是除了赫梯语的文献外,在印欧语系语言中最古老的书籍。与其他文明的古老文献不同,它是以口传方式保存下来的

    克里木:Krymskiy,即克里米亚,名字源自鞑靼语“克里木”,是鞑靼人最早期汗王的名字,克里米亚最早名称是可萨莉,因为可萨人曾在那里居住过,也有认为克里米亚的名字是来自一个城市的名称Qirim

    阿僧只:梵语:asamkhya,意为“多到不可计数的”,是一个佛教数字词,在古代对应数字为10^104现行则是10^56

    ?萨罗国:又译拘萨罗梵文:Kosa,古代印度的一个地区,位於现今北方邦的奥德地区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