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四一 (第1/2页)
顾清其实很有些脾气。 他不会大吵大闹,甚至不反抗,但态度显然算不上好,透着一股敷衍。 薛北望处理公事,把闻昭指派过来,顾清知道他的用意,并不反对,闻昭进门之后他还打了个招呼。 “早啊牢头。” 闻昭嘴角一僵,十分客气地说统领不在,有事尽管吩咐。顾清歪在椅子上,坐没坐相,闻昭其实暗中跟过他一段时间,学过他的姿态习惯,倒是第一回见他这般模样。 他坐着的时候,腰背挺直,肩胸一线,规矩矜持的随时可以作为学子楷模。 不过那都是以前了,顾清没骨头一样,靠在椅背上,身后还垫着薛北望那件毛绒绒的大氅。双腿交叠着,搭在一侧扶手,翘在半空,随着他的动作晃动。 这样坐确实舒服,他其实还没有适应,开口之前习惯地挺直,险些从椅子上翻下去,晃了一下才重新坐好。 “有什么是你能说的?” 闻昭低眉顺眼地回,有问必答。 顾清嗤笑一声,他手上转着笔,从指尖跳到掌心,轻飘飘地旋过一周,又服帖地落回原处。 “他让你来,不会全无保留,我也懒得细问,你知道什么,或者他让你说什么,尽数讲来就是,你不说的,我也不必问了。” “那便从侍郎入狱开始。” 这件旧事任何一个人讲起来都能感慨上许多,尤其是牵扯了太多故人,大唐昔年的荣耀,名盛一时的玄甲铁骑,都淹没在滚滚洪流之中。 讲到谢简时顾清的嘴角抽动了一下,露出个诡异的笑,他看着手臂上消退的痕迹,那些泛白的旧疤成为横在纹理上的一道褶皱。 他的一切苦痛都由此始,他本该与谢家势不两立,但天命作弄,他和谢承的命绑在了一起,互相依靠,成为对方生命中难以逃避的一部分。 “继续讲。” 闻昭看了一眼他的脸色,他的表情有些怪异,像是沉在回忆里,分明是笑着的,但他说起的事情,怎样都不会是一段好事。 顾清知道自己父亲的脾气,虽然忠直,有时却过于强势,照理说党争之间,互相攀咬,无论是谋反还是贪腐,最终都是一团烂账,怎么偏偏他就要死呢。 “因为大人手中的东西太多了。” 顾清颇为惋惜地叹了口气。 “我父自任中书舍人,百官之事都经他手,树敌百千,想来把柄却有万千。” 闻昭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 顾清冷笑:“可惜我那时一无所知,不然鱼死网破,谁也别想安心。” 闻昭看了他一眼,幽幽道:“你又怎知顾相不是这般想法呢。” 顾清张口欲辩,但他忽然明白,为什么抄家之后紧随而来的是追杀,以及那把火究竟烧掉了什么。 “涉案之人不止杨李二党,还有那些清流,不,你既然知道这么多,太子——不,陛下,也牵涉其中,是不是?” 闻昭不说话,已经代表了回答。顾清的笑意愈发冷厉,以致掩面都无法遮挡的程度,他笑的几乎喘不上气,才重重叹了一声。 “我早该想到的,这个世道变成这样,绝非一人只过,也非一家一党之过,不过是人人皆黑,这大唐——气数如此,报应,报应。” “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。” 他还没有问,闻昭却早料定他要问什么,他用一种近乎怜悯的眼神看着顾清,似乎在问他何必如此。顾清咬了咬牙,手掌压在桌沿,指节因为用力而扭曲的发紫。他努力地平复了一下呼吸,这些事过去太久了,对他的影响,也仅止于此。 “九龄公——知情吗?” 闻昭道:“他并不能改变什么。” 顾清点点头,长出一口气:“你说的对,这天下是天子的天下,为人臣的,只需懂得臣不得不死这个道理就足够。” 当初入狱的双方要职重臣便牵扯十余人,有壮士断腕也有互相攀咬,一时朝堂上都空了大半。不是受了牵连在家中等候调查,便是托病不朝,而那时候父亲手中最大的底牌还没有交出去。见此情景,便是有心要肃一肃朝堂,却也要考虑起满朝无人可用的窘境来。 不过是,怕了。 于是小惩大诫,又因为父亲手中的东西实在太令人不安,以至于连天子都动了杀心,默许了李林甫借凌雪阁的手除掉这个隐患。 “当初救我那些人里,又有多少是为了义,多少是因为愧呢,而追杀我的人里,到底是想斩草除根,还是害怕呢?” 他早就知道父亲的死有蹊跷,也早就认定了这必然是上面的默许,他只是没想到,父亲的那些好同僚,或许更希望他死。 他死了,清流就还是清流,不染尘埃。 “你看,做个好人可真难。” 他的情绪全部收敛,一点看不出方才的悲切和厌恨,顾清端起冷茶慢慢喝下去,再无一丝回甘,满口苦涩。他从前背负深恩,时常为自己曾经连累过的人痛苦,终日惶惶,心惊胆战,怕有半点行差踏错。可他现在只剩了质疑,这世上又真的有舍生取义吗,还是说他们也有一份把柄,也曾是盼着父亲死去的人之一? 闻昭低着头,这话不好接,凌雪阁只是一把刀,刀不能决定自己挥向谁。而这把刀又握在当世权力最大的两个人手里,稍有偏差,对旁人来说,便是万劫不复。 他有了自己的想法,便不甘只做一把刀,而一把不臣之刀,又只剩了毁折一个结果。他没有祁进那样的好运气,台首的偏袒和吕祖的照拂,一入纯阳宫就能把前尘一笔勾销。他这样的人,一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