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27 青史无凭 (第2/2页)
最想看的地方的?” 那一页书的角沿摸起来就与其他纸张明显不同,在经年累月的抚摩中沁入了油。 召唤妙净菩萨的方法妖异特殊,若能留下记载,那必是宗门中半大不大的毛头小子们最喜欢看的东西。 崔净嵘移步到窗前,看轻了那书页上的内容,与合欢宗无关,记载的只是两百年之前某密宗的双修之法,言辞狎昵,令他脸庞发热。 “不是吗?”江嵋问。 “不是。” 江嵋的手指拂过一排书脊:“算了,我们可没时间大海捞针。”这一次侥幸躲过师父的眼目,下一次进入那个世界时若仍留在藏书馆,就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运气了。 他们一时间又失去头绪,挨着书架滑下身子,坐在地上。 江嵋随手抽出一本书翻了翻,几息之后忽然抬头问:“大师姐死前那段时间,仍在藏书馆当值吗?” 崔净嵘道:“我不记得……” “没事。”江嵋站起身,“死马当活马医,我们去值守弟子的房中看看。” 藏书馆门口有个供当值弟子休息的小隔间,无人进馆时他们便无需时刻巡逻照看,呆在这里喘息片刻。愿意来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活的弟子不多,隔间内仅一桌一椅一柜,存放着五六人的物品,并不显拥挤。 江嵋点燃灯烛,与崔净嵘将此间翻了个遍。拉开一张抽屉后,崔净嵘轻声惊呼:“镛景。” 两人立即钻到桌子底下,照着崔净嵘翻出的三本旧书。 两本是记载了千年前朝代的史书。第一本中是一个国号为盛的王朝,镛景便是该朝用过的一个年号;翻到最后一页,发现本书在镛景六十七年戛然而止。 第二本史书中所记,则是前朝建立之初的事情。当时天下乱如散沙,天魔化作神明模样惑乱人心,使世间礼崩乐坏,万法失传,人不寻仙道,反作虎豹豺狼,相互戕害;太祖生得一颗持净琉璃心,得武道高人阳氏相助,斩杀天魔,平定天下,此后大夏国祚五百年,直至被本朝更替。 阳氏即剑宫的开山老祖阳靖徽,这一段历史,亦是剑宫弟子耳熟能详。只不过他们的师父会说,史书也不可尽信,越是不可告人的真相,越会以鬼神妖魔之说加以掩盖——老头子言之凿凿的原话则是,“什么狗屁天魔,只怕是战乱年代人瞎了心,烹妻庖子引以为常,即便夏太祖自己没干过坏事,他麾下成群的开国勋臣,岂敢保证个个良善始终?为保他们晚节,便随便找个由头推诿怪罪罢了。” 可如今再读此篇,他们心底都产生一种怪异感觉。 第三本书却是一个普通的古人笔记原本,名为《古史篡异》,乃三百年前某学者所着。当中一页被人折角,用细细的墨线画起一段话: 《通史》、《古今年表》均言盛亡于镛景,后继以夏。《盛史》止于镛景六十七年,是年无兵乱、天灾,不知何故而亡,疑后文已佚。予考诸稗说杂史,旋知盛末与夏相逾百年,此百余年间事,正史古编均未着录,古稿杂说亦讳莫无载,《夏史》天魔降世之说无从旁证,异哉。 读到此处,二人齐齐屏住了呼吸,因那“天魔”二字被人圈住,间隙空白处以较新的墨用蝇头小字写着:天魔发于白鹿山,其名为□□□,阳氏镇魔于盈池下,填池造剑宫,世代镇守;夏亡之后,剑宫泯为寻常门派,阳氏诛邪剑法虽百代流传,今弟子无一知其渊源,亦不知真邪未得诛尽,尚与剑宫同存也。 笔锋秀拔,略带潦草,最后几字字形散逸,仿佛落笔时心慌无比,手不能控笔杆。且天魔的名字处有一个很大的墨点,却不像无意滴上,而是刻意涂抹去的。 不知是不是云渐的字。不管是否,这寥寥数语都足够惊心动魄了。 镛景六十八年,妙净菩萨复苏,合欢宗弟子下山传教;一代王朝毁灭,人间陷入混乱或有百年之久,那百年被生生从历史中剪除;同样是那百年,传说有天魔降世…… 两人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。 若妙净菩萨是被他们唤醒的……他们似乎亦是那一切的始作俑者。 江嵋的沉思被一道声音打断。 “师兄……”崔净嵘捂着小腹,嘴唇发白,“它在发烫……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