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29靖王和傅大人脸s都十分不好(剧情) (第2/2页)
不过,家父前几日收到了一封匿名信,信中竟然说,是靖王殿下设计了此事。” 赵舒珩惊讶道:“当真!” 于健连点头叹惋:“我父亲愤愤不平,当场就想找靖王理论,你知道,他才接任中书令不久,如何能在这个时候得罪摄政王,我好不容易劝了下来,今年就只能作罢了。只是……” “师兄有何顾虑?” “这件事,那姓夏侯的小官与我于家无冤无仇,实在没必要这样做,我再看那信中口吻,十有八九是真的。这件事若是靖王所为,我只怕我们于家哪里得罪了靖王却没有察觉。”于健连补充道,于家没有别的门路,最后找到了赵舒珩头上。 赵舒珩了然:“前几日倒是有听二哥提起,中书省有几个新提拔的小官不太灵光,难道是因为这样,所以迁怒了于大人?” 于健连皱眉。 赵舒珩道:“若是这个误会不解开,我只怕令郎从今往后,再没有蟾宫折桂的机会。” 于健连似乎也想通此节,连忙问道:“这可如何是好?” 赵舒珩想了想,建议道:“前两日边关传来柔然的军报,陛下正为此事对我二哥十分不满,何不将此事禀告陛下?” 于健连一副“你疯了吗”的神情。 赵舒珩斟酒道:“师兄,你听我说完,此事禀告陛下,是为了让我二哥知道此事你们已然知晓,并且手中握有证据。傅从雪这个案子办了这么久,于大人于情于理都可以在陛下面前问责于他,这样一来,既可以将这件事捅出来,又不必牵连到我二哥,三来,小皇帝知道了也无妨,他向来拿不准主意,只会告知太后。到时太后宣召前,于大人占尽优势、进可攻退可守,再上门卖个好,将此事说清,让我二哥荐举令郎入朝为官,岂非皆大欢喜?” 于健听得目瞪口呆。 他沉吟片刻,担忧道:“这样做,会不会太过冒险?” 赵舒珩问道:“于大人手中的证据是否可靠?” “家父和夏侯檀是人证,寄信人将靖王府那份照着原本誊抄的副本一同寄了过来,里头用的是亲王特供的剡藤纸,做不得假。” “如此看来,人证物证俱全。” “……不妥。”于健连思忖半晌,摇头道。 “师兄还有什么顾虑吗?” “我一直怀疑寄信人的意图,虽然他身份特殊,也许留了这些证据以待来日,却……总觉得有些不妥。”于健连道。 赵舒珩道:“难不成是想利用于家,对付我二哥?” 于健连缓慢地点了点头,又摇了摇头。 赵舒珩讥讽道:“师兄不想冒这个险,也难怪我二哥竟然用这样不入流的手段对付于家了,实在是没有把你们放在眼中。” 于健连“蹭”地一下站起来。 赵舒珩道:“如今朝中并非我二哥一手遮天,再过两年,陛下也要亲政了。于大人若是没有这分魄力和胆色,如何护得住于家子孙。” 于健连没有接这个话茬。 “哎!师兄,我是念在我们从小的交情,才与你这样推心置腹,哎罢罢罢、是我多话了,你就当没听过,我就当没说过!来来来,我们继续喝酒!来——” 于健连坐下来,瞬间又摆出笑脸,两人再不提这档子事,继续喝起酒来。 这日宴罢,赵舒珩耐心地等了几日,让小厮留意于府的动静,果然,四日后便有了进展。 今天是新年的第一次朝会,下朝之后,容飞便小跑着来禀告道:“主子,于大人今日下了早朝便入宫了,没多久便宣了靖王和傅大人进去,午时方出,奴才们看得真真儿的,靖王和傅大人脸色都十分不好。” 赵舒珩长舒了一口气,他的计划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。 那一夜从刑部大牢回来后,赵舒珩想了整整一天一夜,如何能救出夏侯檀又不将自己牵扯进来,最终决定了这个计策。 他猜测,人人都有富贵险中求的赌徒心理,于家好不容易拿住靖王的把柄,有这个机会可以让于家的小孙子早日入仕,起点越高、未来的前途越好,对于于衡这样一个在意家族名声的人来说,实在诱人。 而他之所以敢算计于衡,也是因为知道他们初来乍到。册录名额不止一处有误,中书省和各部尚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揭发此事,偏偏是于衡,赵舒珩便知道他们还未摸清朝中局势。说白了,各省能得多少名额,吵来吵去,还不是他哥说了算。 只怕在他们心里,只等陛下亲政,这件事早就一笔带过,谁也不会追究。 等他们去陛下面前告发此事,他二哥自然会想办法让于家闭嘴。 另一边,肖山的武功实在令人称奇,他成功替自己换掉了各处的册录副本。这样一来,只等傅从雪重审此事,便能发觉礼部下发的册文与所有的副本都一模一样。 事涉靖王,傅从雪不会想不开去追究为什么册文不一样了,他只能将夏侯檀无罪释放,而夏侯檀一放出来,几个知晓此事的人都是人精,夏侯檀又只是个不起眼的小官,他们绝不会再去追究为什么,届时夏侯檀就能官复原职。 太好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