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章 夜赏 (第2/2页)
的梦,却比这黑天之下微风死水的深宫更加敞亮鲜活。 轻轻放下手中的羊脂玉镯,他不动地迎面承住那连他衣角都掀不起来的风,合上眼,再睁开时就不去奢望。 红珊瑚珠串被人一点一点提起,豆大的珠子互相打撞磨蹭,发出悦耳的响声,并住两边串线吊起来也不十分长,正好两个手掌,还宽些。孟皋双手并用,把住两头想扯个圆,可是该塌之处还是塌下去。 没等他问,小贵子就先发制人地道:“殿下,这是个稀罕物,京城仅此一件,南海送来的红珊瑚。听闻得到它的那位商贾为了将它完好无损地从南海送来,路上求稳耗死了十几头骡子,送来京城又得各家喜爱,争得是头破血流哇,有人倾家荡产也想买下那株红珊瑚。” 孟皋顿时来了兴趣,“哦?只是简简单单一棵红珊瑚倒不至于他们这般哄抢,只怕这红珊瑚里头另有玄机?” “殿下神睿,”小贵子点头哈腰,“那商贾来时还带了血书一封,有人验了,血书上正是上古时候留下的字,书有‘血珠临世,得佑天恩’八个大字,那商贾就对众人说,说这血书自始便附于那红珊瑚上,是天降之宝呐。” 装神弄鬼,孟皋心道。 “那后来这宝物让哪个财大气粗的买了?”他拨开其余的金银珠宝,把珠串展圆铺在正中。 小贵子摇摇头,答道:“本来是该用钱财家当来买的,可谁知最后那商贾又说,若遇有缘人,分文不取。” 他抬头,又问:“谁是这有缘人?” “回殿下,这人您也熟,便是前几日拜官户部侍郎的那位,名叫冯樗。” 捏住红珊瑚珠的指微微泛白,孟皋面不改色地道:“冯欲才?” “正是。” 那他确实熟得很。 冯樗从前在瓜州求学,弱冠之年才入京考取功名,先生为他取字欲才。满打满算,孟皋同他已认识一年有余。二人相识甚巧,那日天晴,孟皋一时起兴,出宫到人烟稀少的雀湖垂钓,正当他蒙头倒地愿者上钩之时,一名男子不知打哪儿出来的,在他身旁吟诗,吓跑了他的鱼,孟皋气不打一处来,小小年纪将那比自己年长的人摁在地上揍了一顿,自那以后便熟了,常常一同出游取乐。 可后来不知为何,冯樗似有意疏远,孟皋被放几次鸽子也厌烦,二人之后再无联系。 孟皋轻哼,不再碰珠串,只负手让小贵子继续讲下去。 小贵子咽口唾沫,继续道:“这冯大人也信血书,于是差人将那簇红珊瑚打磨成珠,做成两个珠串,长的当项饰,短的当手串。短的早做好,听闻冯大人正戴着,这长的却要费些时日。可是没想到这项饰的珠子还没磨好,那血书便应验啦,不久后圣上就将他提拔做户部侍郎,徒叫人羡慕……” “若是如此,”孟皋笑眯眼,“当真是得佑天恩。” 美酒几度度春风,前些时候在绥京一家酒楼偶遇时,亏得冯樗吃个大醉,见到他还不忘行礼。 红珊瑚珠在手腕上颗颗分明,熬得血亮,抢眼得很,冯樗慌中有序,迅速扯下衣袖遮掩。 再看他现今赏玩的红珊瑚珠串,剪不断,理还乱。 “可不是。这玩意儿几日前才打好,也赶巧了,今日正好送来给殿下把玩。再说这珠子啊,圆度、大小相同,不多不少,共三十二颗……” “三十二颗?准数么?”孟皋打断他。 小贵子说:“自是准数的,殿下可以亲自数数。” 孟皋唇角微扬,当真数了起来。 浊云护月,昏天熄影。 掌上的明灯犹可数珠,来来去去,珠下藏着三十一片薄朦。 小殿下初时数到第三十一颗,又重头来过。 灯火透过白纱映得小贵子一张脸灰白。 殿下淡淡地说:“三十一。” 话音一落,宫灯落地,应声而灭,小贵子“噗通”跪在孟皋脚边,一下又一下,以头抢地。 “奴才该死,奴才该死……” 孟皋漠然,“如何该死?” 小贵子莫敢抬头,闷声作答:“传闻确是有三十二枚珠子,奴才以为此物好歹是官家要的,不能有纰漏,便没数……” “住嘴!”孟皋把着珠串喝道,举着托盘的小太监忙放下托盘跪了一地,伏身不敢起。 他将长串收拢在掌心,蹂躏出硌硌之声,像在捏人骨头。 “你怕的是什么?顾左右而言他,什么没数,”他在小贵子身前踱步,乌靴踏地有声,“外头都知道这珠串是三十二枚珠子,怎么在你手中周转一番倒成了三十一颗疙瘩说丢就丢?” “你怕?”孟皋笑笑。 抬脚就冲人肩头狠力踹去,“我更怕!” 一地的人瑟缩。 小贵子在地上打个滚,又赶紧爬回来跪好,不住地磕头,口中重复“奴才该死”。 孟皋依旧顾自说着,却无半分惧色,“眼下谁也不知那少了的珠子究竟是让匠人盗走,还是路上丢失,又或是哪个贼人私吞。可东西不是寻常人家要的,是七皇子要的,定也是在我手上没的,自然要来向我讨,这笔账若真要算起来,外人算得最是清楚明白!不过……你这句‘该死’不是我说的。” 扑在地上的太监浑身颤抖。 孟皋沉吟片刻,似好好思虑过后才凉薄地道:“也好,为博清誉,本殿下总该明哲保身。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