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光飞行司令府_【维亮】锦楼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【维亮】锦楼 (第1/2页)

    *主维亮,有云亮/玄亮成分。后司令府时代,姜维借住锦楼的日常。

    ??

    姜维回成都后,借住在葛公馆。

    他已经学会不在大多数场合提起这个词,尽管其在天水乃至全国,都更为家喻户晓。就像他正学着慢慢熟悉这栋小楼,熟悉前后院落和花园,熟悉汽车道与树荫。很多人以各异的原因称这里为葛公馆,姜维如今同身边的人一样,因门外就是锦里路,只称为锦楼。

    借住锦楼并非特例,甚至能追溯出许多与此相关的故事来。只说张裔与蒋琬,就是现成的例子。诸葛亮不在成都的时候,他们俩在这儿夜以继日地处理公务,恨不得住在书房里,且经常这样做。先把书房弄得烟雾缭绕,再在诸葛亮返回前大开门窗,连屋子同自己收拾得整洁如新。但话说回来,再通宵达旦,这二位在二楼也有自己的客房。

    更别提那一位。那一位姜维无从得见,但众所周知,司令府和锦楼毗邻而建。双峰并峙是和谐的表象,也兼锦楼在其指挥下扩建了几次,二者所占面积终于不那么悬殊的缘故。不过即使是外来者如姜维,也知道所谓近水楼台,锦楼本就是司令府边缘的一部分。刘备去后,才彻底地独立出来。姜维陪诸葛亮在花园散步的时候,见过已经落锁的角门,锁眼蒙尘生锈,连同种种浮想联翩一同锁住了。

    姜维从军中就领了职务,回成都后先见了司令,又去办公室报道。回到锦楼二层自己的房间,新的川军制服已经摆在屋里了。身上的这一套是诸葛亮找给他的,准确地说是借给他,却也不知未来是否还要收回的。他不知道这套衣服是诸葛亮自己的?亦或是恰好有一套崭新的。他只是收下,脱下旧衣,再换上。如此,从衣装上来看,他已经融入这片海洋,与他人无异了。

    姜维衣装整饬地在锦楼里乱逛已经有几天了。大部队新回,短时间内显然无仗可打,部门内还不需要他做什么,他指尖划过阳台的大理石栏杆,猜想这同为诸葛亮的授意。他入职锦楼后第一份工作在昨日,替辛勤的警卫员取了报纸,一间间敲开办公室的门递进去,最后把余下的两套送进阅览室。于是见了张裔,蒋琬,军中就见过的杨仪,魏延,出差才回的费祎,隔壁司令府来交接公务的董允。

    他刚出办公室就被紧随其后的董允叫住,董允很好脾气地朝他笑笑,伯约要去阅览室?他扬一扬手里的书,我与你同路。于是并肩走向二楼最西边的阅览室。楼里都铺了地毯,皮靴踏上去接近无声。二人都不多话,姜维出示了证件,自去报刊区存档,董允在门口和管理员还书。锦楼定的报刊不少,姜维依次分拣着,董允已拿着新借的书走到他身边。清早的阅览室无人,便得以在晨光中轻声交谈几句。

    董允站着看他,并不动手帮忙,只道,阅览室大部分都是参谋长的藏书,他在窗边也站得笔挺,参谋长开会总是鼓励大家读书,说着笑笑,下次开会你就知道了。姜维拣完了报纸,逆着光回看他,颇用力地说,我明白。又很礼貌地点头,多谢。姜维送他到阅览室门口,他挥挥书表示不用送了,很温和地道,我平时在司令府,也常来这边。他欲言又止了一下,本已准备离开,还是回头拍了拍姜维的右臂,认真道,我们都多读些书。姜维应下,目送他走过长长的走廊下楼,回阅览室去。

    他顺着书架慢慢看过去,发觉大部分书签都是同一个笔迹,一些矫健凌厉,一些更显平和。他随意地抽出明显更旧的一本,略惊讶地发现扉页上题着士元敬赠。年份昭彰,那年有无数人难忘的赤壁之战。翻开内页,属于两个人的批注交织着,诸葛亮甚至在一些内容下写了回复。旧书相赠之谊注定知者寥寥,唯有凤雏落坡举国皆知。

    有更多的书是刘备赠的,赠得很多,甚至因此篆了小小一方私章,都盖在页角。玄德赠。还有一些不被允许祸害的古本,也要夹进薄薄一张笺,某年月日,玄德赠。某年月日,托子龙寻得,玄德赠。赠书中还有本手抄的小册子,手工装订得很结实,一本道德经。手抄者在扉页上絮絮写了,借阅而污,是备之过,手抄一本补之,万望先生勿怪。刘备会借道德经读,本就是件奇事,倒显得亲自抄书没什么了。

    他接连取了多本看过,虽不至戚戚,也在愈暖的阳光中有些恍惚,像小时候母亲带着他在街边看过的万花筒,言语的碎片,折射出无数的花团锦簇。与见闻、传说、报道、故事一起,拼凑出许多人的半生或一生。这让他忍不住去想诸葛亮,建立这样一间阅览室,毫不避讳地把知识与过往摊在一处任人来读。如果是几个月后的姜维,可能会评价,很诸葛亮的做法。但对于现在的姜维来说,他人的旧梦把接近27岁的年轻人网了个正着,清醒是以后的事。

    更何况那可是诸葛亮。

    姜维的闲逛就此终结,改为泡阅览室。他对着诸葛亮抽空留给他的纸条,在书架里一本一本找来读。报纸只送了一天,却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效果。没几天这任务落在魏延头上,下午就在诸葛亮的书房里抱怨,姜伯约像是长在阅览室里了。诸葛亮一笑,文长近日在读什么书?魏延一愣,对上日暮西斜柔光笑影,胡诹了个孙子兵法,随即被意味深长笑得心虚,转头当真去借了一本。

    阅览室不大,藏书颇丰,规章更齐全。因此每本都少不了图书借阅卡。在诸葛亮的书单里,几乎每本都有马谡的名字。姜维只与他见过几面,印象却深。白眉马良的幺弟,诸葛亮的好学生。圆脸,经常意气风发,因此显得比实际岁数更年轻。姜维看着他请战街亭,也看着他败后收监。送报纸时马谡的办公室还没腾出来,推门进去的时候阳光正好,满屋都是飞舞的薄尘。

    很快过了一周,便不能整天读书了。锦楼里常开会,有些是时间固定的,还有些是随情形突发的。既来了,像弟子一样被培养着,就没有不听会的道理。小会在诸葛亮的书房开,靠警卫员下楼通知。小会是没有座的,人到齐了,诸葛亮就从文件里抬头;事说完了,没有异议,很快就原样回到楼下去。大会是正经开会的样子,和搞培训一个流程,都到会议室里坐好,一人一杯茶水,讲起来至少两个钟头。

    姜维第一次参加大会,诸葛亮特意派了人来通知他,姜维感其好意。只是劳烦虎威将军跑腿,规格是否太高了。晚间阅览室都快锁门的时候,姜维被管理员叫出去,有点茫然地站在熟悉的阅览室门口,面前是军中一别后很久没见的虎威将军。赵云把他拉到休息室里坐下,表示年轻人也要学会劳逸结合。他先关心了姜维最近在做什么,听说在读书,很赞赏地笑了,随即邀请姜维常去训练场练射击。姜维自然无有不应。

    赵云不是来找姜维聊天的,但本质没太大差别。姜维很敬慕这位老将军,看着可能要长谈的架势,起身去给他倒水。赵云接过来放在一边,严肃道,参谋长给我的任务,通知你明天九点去静远阁开会。姜维起身敬了个礼,回了收到。赵云起身给他回礼,顺便拍拍他肩,正事说完了,坐。姜维坐回去,疑问道,将军,静远阁在哪儿?赵云道,就是来说这个的,你知道一楼的会议室吗?这栋楼都被姜维逛熟了,何况大会议室就那一个。赵云道,那就是静远阁。

    姜维指出,我以为这间就叫会议室。姜维首次探索到走廊尽头,发现门上有刘备亲题的三个大字,会议室。看起来很质朴。赵云也想起这茬,脸上有点怀念的神色。他说,看起来挺质朴的,对吧?姜维笑笑。赵云接着道,叫静远阁是司令和参谋长的习惯。他意识到指代不明,补充道,老司令。姜维眨眨眼,表示他懂得。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