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章
	
		  		我听《枫》  (第2/2页)
铃」意象不明    想唤醒被遗弃的Ai情——「我」依然想挽回    雪花已铺满了地——到了隆冬    深怕窗外枫叶已结成冰——这句容易懂,「枫叶结成冰」b喻「Ai情彻底失去」    经过这番整理,歌词大意是,「我们」感情出现了问题,「我」把「你」伤害了,「我」从秋天起就向「你」苦苦请求,但伤害太深,对方不接受,一直到隆冬,也无法挽回。不过我认为有很多瑕疵,用词造作,意象凌乱。b如,主歌第一段,把「沈寂已久的心情」b喻成「美丽的风景」。「沈寂已久」怎麽会「美丽」?结合後文,更是「难过的心情」,怎麽会「美丽」?又如,副歌第一段,「我把Ai烧成了落叶」,「落叶」代表着事物的逝去,「烧」是一种毁灭的行为,合起来的意思是,「我」要放弃对「你」的Ai,而根据上下文,「我」是执着的,是「你」要放弃。还有,「极光掠夺天边」也难以理解,「极光」、「天边」分别代表什麽?它和前後句的关系是什麽?副歌第二段,「为何挽回要赶在冬天来之前」也b较莫名其妙,不清楚是质问对方,还是反问自己,还是自问自答,因为後面有一句「深怕窗外枫叶已结成冰」,似乎可以做答案。总之,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读,如果这些解读指向同一个意象,就很妙,但是,指向混乱,甚至矛盾,就弄巧成拙。    最严重的是主歌的另一段,原歌词的第6段,相当混乱,第一句的「山腰」在文中指代什麽?「红雨」可以理解成「飘落的枫叶」,这没有问题,但是,它和下一句的「北风凋零」是什麽关系,只有北风强劲,才能形成「红雨」吧。而且,根据後面的句子,时间正在进入隆冬,那麽同样应该「北风强劲」。「北风凋零」一般指冬天过去,开始进入春天。「我轻轻摇曳风铃」意象也不清,「风铃」代表什麽?「摇曳」这个动作又代表什麽?「雪花已铺满了地」,也来得陡峭,前面是「红雨」,那麽飘落的是枫叶,那麽铺满地的应该是枫叶。「窗外枫叶已结成冰」,这里的窗外,说明歌者在屋中,与前面的「北风掠过想你的容颜」矛盾,被「北风」吹,说明在屋外,而且前面还有「山腰」,也给人印象置身山林野外。「枫叶结成冰」也不通,能够结成冰的是「雪花」,作者的意思大概是雪在枫叶上结成冰,是不是改成「窗外枫叶已结了冰」更合适?这一段,明显将Aib喻成「枫叶」,枫叶的飘落表示Ai的失去,枫叶的结冰表示Ai的完全失去。但是,前面「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」,「飘落的枫叶」像思念,也就是Ai本身,而不是Ai的丧失,所以意象再次混淆,甚至矛盾。整整这一段,都b较混乱,提个稍微严重的说法,像是AI创作的歌词。每一句的意思能够理解,可是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不清楚,前言不搭後语,听者获得一堆似是而非的词语,拼凑出一个支离破碎的意象。    回到旋律,三段旋律的优美程度b较是,B>C>A,A可以说平庸。B整段都很JiNg彩,最出sE的是第一句,也是整首歌最好听的一句,    「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」    B1中随後的「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」和B2中随後的「为何挽回要赶在冬天来之前」再次重复这段旋律,这是好歌的一个诀窍,好旋律就要多重复。全歌第二好听的一句是C的第一句,    「在山腰间飘逸的红雨」    随後的「想唤醒被遗弃的Ai情」相似,相当於一次重复。如果具T到词,分别是「缓缓飘落的」和「飘逸的」。这两处旋律和词义恰好得到胶合,「缓缓飘落的」五个字唱得很「缓」,「飘逸的」三个字唱得很「飘」。周杰l的这些旋律与歌词有类似之处,彷佛处处都是即兴而作,相互间并没有做很JiNg心的搭配,水平高高低低,质量参差不齐。很多事情都是有利有弊,周杰l在这首歌中的「即兴」展现出来的优点远胜过缺点。这里主要说优点。首先,这首歌本来就要表现无法挽回Ai的慌乱和难过,即兴增加这种氛围感,有点痛到「胡言乱语」的地步。其次,唱腔中那点「油腔滑调」和高音处气息「似断非断」与旋律的随X也符合,给人「装着不在乎,其实很在乎」、「装着不痛、其实很痛」的感觉,极大增加了感染力。第三,最重要的,即兴容易获得奇崛的效果,我在赏析《雪绒花》和《菁菁校园》中说,它们的旋律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「正」,正正规规、正正统统的好旋律。而周杰l的旋律很多都有一种「奇」的感觉,奇最大的优点就是「锐利」,能够把歌曲的情绪如尖刀一般送进心灵最深处,因此很适合表达刻骨铭心的、创巨痛深的感情,这首歌正如此。    事实上,周杰l的即兴创作能力确实很强,我看过他的访谈节目,有一次,应主持人的要求,即兴对一段文字哼出旋律,几乎没有任何时间的迟疑,脱口而出,胜过许多作曲家苦心孤诣、绞尽脑汁数月而得的作品。还有一次,即兴弹奏钢琴,当然会觉得有点「奇」,甚至有点「怪」,但完全不觉得杂乱无章,而是一段别具一格的旋律。    最後说两个题外话,一是周杰l和其他优秀音乐人的b较,我认为还是不如罗大佑这一代中的最优秀者,或者说,华语歌坛的水准到周杰l这一代,还是下降了。我觉得不奇怪,很多艺术都有它自身的规律,有起步,有高峰,有衰退。我认为,台湾流行歌曲,从刘家昌、左宏元、刘文正、邓丽君、马兆骏这一代算起,彷佛唐诗中的初唐,已经蔚为大观,广受欢迎,到罗大佑、李宗盛、叶佳修、齐秦、蔡琴、王杰、周华健、张雨生、童安格、陈志远等等这一代,则是唐诗中的盛唐,再往後直到现在,包括周杰l、五月天等等,则是唐诗中的中唐、晚唐。明显水准还是差一些。文化艺术并不总是进步,我再举一些例子,中国人的哲学似乎再也没有达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的水平,中国人的书法,王羲之之後,1700年过去了,也无人敢说超越,甚至接近都没有人敢说。回到流行音乐,中国大陆一直处在较低水平,还未出现过高峰,现在还处在整个周期的初级阶段,也许未来能够达到超越台湾的高峰。    1    第二个题外话,我认为歌曲的量化分析大有可为,也就是可以尝试用一些数据、数字来刻画、总结一首歌的特点,也便於歌之间的b较。首先从文本而言,可以统计字数、词数、句数、段数,其中重复的有多少,不重复的有多少,高频词的数量等等。其次,从旋律的角度,总时长,有多少段旋律,各自时长多少,旋律的重复度,核心旋律的时长、音节数、音阶数等等。有了这些数据後,然後尝试能不能用数字来揭示一首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,发现旋律动听的奥秘,揭示词和曲契合的规律,探索歌曲美的本质。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