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窥春秋时期的思想理论:老子_第二十七章:关楗之要妙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二十七章:关楗之要妙 (第1/1页)

    善行无辙ㄔㄜˋ迹迹,善言无瑕讁谪;善数ㄕㄨˇ不用筹策;善闭无关楗键而不可开,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。

    是以圣人常善救人,故无弃人;常善救物,故无弃物,是谓袭明。

    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不贵其师,不Ai其资,虽智,大迷,是谓要妙。

    个人翻译:

    擅长做事的人,行为不留一点痕迹。擅长说话的人,不会有错误的言语。擅长谋略的人,能够不使用任何筹码;擅长关门的人,即使他不使用关闭门户的横木条及竖木条,别人也无法将门给打开;擅长结交人心者,即使他不使用束缚的方式,别人也不会离开他。

    圣人擅长掌握人们最关键的特质,所以不会有任何人被遗弃;圣人擅长物尽其用,所以不会有任何物品被丢弃,这就是所谓的「得道」。

    所以,擅长的人可以做不擅长者的老师;不擅长的人可以做为擅长者的借镜。不珍重自己的老师,或是不Ai惜自己的镜子,虽然自以为很聪明,反而是大大迷糊的行为。这可说是非常奥妙的道理。

    个人观点:

    我觉得这一章的重点在於「关楗」。英文称作key其实蛮具象化的;虽然我们平时都是使用钥匙开关家门,但有锁匠或一些梁上君子,能够使用回纹针等其他小工具破解门锁,其实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关键。

    事物不能光看形式与表面,而要理解其中真实的本质是如何。个人觉得这道理大家应该都懂,但实际上要理解事物的本质是不容易的,如果不是人生历练非常充足,应该是天生具有对於宇宙万物的直觉感知能力。

    这章後半段:「故善人者,不善人之师;不善人者,善人之资。」时总觉得好像在哪看过,原来是唐太宗曾说过的名言:「以铜为镜,可以正衣冠,以史为镜,可以知兴替,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」。实际上,擅长或不擅长某事物的人,都可以做彼此的老师,因为不擅长的人可以提醒那些擅长者,关键在哪;且教学相长,老师其实可以从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再次复习。

    并且,人人或多或少有不擅长的事物,所以我们可以互相学习彼此好的一面,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另一人的老师。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