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牡丹曲第九章1.望春(下) (第1/1页)
纪子从松花搬进了陈锦堂在下奎府町的住处後,一天夜里,她偶然睡醒,睁开眼,却没有见到应该睡在她身畔的陈锦堂。从枕被已凉,更可知陈锦堂离开床有一段时间了。 这不是她第一次在夜半醒来。纪子一向睡得不深,她的梦里充斥着太多痛苦的往事碎片,令她常常因梦而惊醒。 纪子隐约听得有人在交谈的声音。在她搬进陈家宅子後,这样的情况不是她第一次遇见。 陈家在下奎府町的这间宅子是巴洛克式的街屋,三层楼高的三进式建筑。一楼的第一进是大会客厅,用做平日接待客人、宴客的地方;卧室都设置在二楼、三楼。二楼的一进部分,是家族聚会使用的花厅,二楼的一进与二进之间有中庭,二进则隔成了三个房间,作为神明厅、书房、会客室使用。 二楼二进的会客室因重重房间包围,在会客室中谈话,左邻右舍都不会听见,成了陈锦堂与朋友聚会的首选之处。陈锦堂的卧室在三楼的三进部分,其中一面窗子对着会客室旁的天井,会客室和卧室的窗子都开着,故而纪子在卧室里能隐隐听见会客室中的声音。 纪子睁着眼,在昏暗的房里躺了躺,还是忍不住起身穿衣,循声而走。 下了楼梯,纪子悄悄穿越衔接着二楼二进与三进的中庭,在会客室旁的走道上停下脚步。会客室的门只是虚掩,她可以从门缝窥见室内的情景。 会客室中除了陈锦堂外,尚有五个年纪看起来都在二十、三十岁之间,身穿西服的男人。人群中心是一名年约二十八、九岁的青年,他一脸激愤,高卷着衣袖,用纪子完全听不懂的台语,大声说着话。陈锦堂虽然是宅子的主人,却坐在人群边缘,神情凝重地略低着头。 纪子在门前站了片刻,猜不出他们在谈些什麽,且眼下的状况也不适合叫唤陈锦堂,她不想打扰他们,蹑着步伐,正打算悄悄回到楼上,不意会客室里的人群恰巧散了会,突然开门走出。 走廊的灯没有开启,从会客室中走出的人,眼前乍然一片黑暗,暂时无法瞧清走道上的情况。方才在人群中心的青年,走得太急,一头撞上了纪子。 青年吃了一惊,匆匆说:「抱歉!」 纪子虽然听不懂青年的话,但是从青年的反应,仍能猜测他说了什麽,她连忙摇了摇头,「奴家没有事……」 青年和陆续走出会客室的人们,蓦地倒cH0U了口气,脸上一片骇然。 「日本人?」 「有J细?」 人群七嘴八舌,惊疑不定。 走道上的灯蓦地让人开启。 十只眼睛一下子瞪得圆滚滚,齐唰唰钉在身上。纪子不知究竟发生了何事,只能求助地看向陈锦堂。 陈锦堂急忙从人群中穿出,走至纪子的面前,以身为屏遮住她,对着脸上神sEY晴不明的青年,解释道:「她虽然是日本人,但是,我可以保证她不会向任何人泄露阮的秘密。朝宗兄,时候已经不早了。你们先赶紧回去,免得路上遇到警察。」 刘朝宗隔着陈锦堂的肩头,向着纪子在的方向看了眼。纪子在他的眼神里读到了带着警告的肃杀气息,即使听不懂他们的对话,她的心里却依旧发凉。 刘朝宗终究没有多说什麽,只是拍了拍陈锦堂的肩头,向着其他人打了个手势,一行人匆匆下楼离去。 陈锦堂牵着心存余悸的纪子,上了楼,回到卧室,关上门,让纪子在床沿坐下,他则坐在脚踏板上,握着纪子的手,没有任何迂回地直接说:「方才在二楼聚会的那些朋友,正在策画反日行动,想影响现在在中国发生的战争。我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他们的行动,却是提供药品给他们的人。」陈锦堂说着,声音渐渐低了下去,「我不想让你为难,所以,这些事我之前不曾向你提起过,很抱歉。」 当时陈锦堂看着她的眼睛,依旧澄澈,一如他与她初识之时;陈锦堂眼里的惶然不安,也同样澄澈。她让他的眼神看得心让人拧了一把般疼痛。 即使陈锦堂没有说出口,但是,纪子明白他没有说出口的话。她看着他的脸,几乎忍不住哭了起来。 纪子弯下身,张开手臂圈抱着陈锦堂,承诺般慎重地说:「不管你做什麽选择,我都相信你。我绝对不会离开你。」 陈锦堂用一整夜的时间,向她说了一个她未曾去过,近乎一无所知的土地上,正在发生的,无b残酷的故事。 在那夜之前,她不曾对国家的作为有过任何怀疑。 她还记得,两年前,皇军攻陷南京时,她跟着松花的其他艺妓,一起去桦山町旁观南京陷落的祝贺会。她们手上提着灯,远远跟着庆贺的游行队伍,彷佛不知疲倦地走了好几条街。当时街上人们欢欣鼓舞的样子,振奋人心的口号,她仍记忆犹新。 战争持续着。而後,台湾的军夫自战场上归来时,邻里夹道欢迎,引以为傲的情景,她在万华、大稻埕都曾经见过。 即使是时常受人轻视的烟花nV子,艺妓们的Ai国心却不落人後。为了支援皇军作战,纪子和芳枝、菊丸、小喜多都不只一次捐款给妇nV会,连Ai钱如命的百百花也捐了好几次。 即使是在小林宽介失去消息,纪子的生活变得拮据之後,纪子还是陆续捐了不只一次的钱,支持日军作战的开销。 台湾总督府透过教育、新闻等各种管道,教诲所有在台湾生活的人,战争是国家在国力膨胀後,藉着扩张领土,以宣扬国威的一种必要手段。即使纪子不喜欢战争,但是她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见识不多的烟花nV子,没有资格质疑学识、社会地位都在她之上的官员。 中日战争爆发後,台湾的报纸虽然也报导了战况,却只言双方在战场上的胜负,未有只字片语提及日军在中国的行动。因为总督府从1937年就开始的物价管制,战争对民生物价没有明显冲击。虽然许多本岛人、内地人沸沸扬扬讨论着时局,纪子在宴席间也曾经听过些讨论,但是,在台湾生活的她,几乎没有感受到战争造成的伤害。 从陈锦堂的口中,纪子听到了许多此前她未曾听闻,不能想像的行为──透过从浙江、广州等地送来的,必须解码才能读懂的电报、夹藏在进口的书籍中偷渡的讯息,在台湾秘密进行抗日行动的知识份子,一点一点拼出了许多在台湾、在日本的平民百姓不知道的事──代表着国家荣耀的皇军,在中国,犯下了许多对没有反抗之力的平民进行屠杀,j1Any1N掳掠的恶行。 她从来不曾想过,她无条件信任,引以为豪的国家,有一天,会在他人的家乡制造出人间炼狱般的情景。 不仅那些恶行令她感到恐惧,陈锦堂口中的皇军,更令她遍T发寒。她蓦地想起了自己的捐献,想起了自己对军队的资助。她突然觉得无b羞愧── 在她不知道的时候,她也成了戕害那些无辜牺牲之人的凶手。 注一据谢明勳所述,1914年从美国进口200型机车後,台湾开始有「急行列车」,南北往返时间缩短至10到11小时。详见谢明勳:〈铁道的社会总T相〉,《中华技术》第72期,2006年10月,页32-41。谢明勳在〈从1908年的时刻表看百年前的纵贯铁道旅行〉一文指出1908年的台北车站发车时刻在早上六点,故本文以其两篇文章所述为参考,推定火车往返台北台南的时间。 注二因为位於平埔族奎府聚社或称圭武卒社、奎母卒社南方而得名,日治时隶属於大稻埕的范围。 ------------- 年假很忙,所以本周提早更新 预祝大家新年快乐,猪年如意 下周延後至周日再更新趁年假好好休息~~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