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186 天子赐服(二合一) (第3/3页)
,臣想敬翰林院沈修撰一杯,状元公秉持大礼公义,扞我朝鲜尊严,小臣感激不尽!” 1 朝鲜深受儒家教育,同样有着文人风骨的传承。被瓦刺使臣强占朝贡之位,这对於朝鲜使臣而言,就是对自己国家莫大的侮辱。 沈忆宸出面主持公道,相当於维护了朝鲜的国家尊严,使臣心中自然感激万分。 “准允。” 朱祁镇微笑着点了点头,沈忆宸此举也是给大明涨了面子。 “藩国使臣,敬谢状元公!” 朝鲜使臣面向沈忆宸深鞠一躬,然後把手中酒杯一饮而尽。 “贵使毋需客气,此乃我大明臣子应尽职责。” 沈忆宸没有揽功,而是放大到整个国家层面,喻意大明官员都会秉持公道正义。 这个回答让宴会众臣忍不住点头,沈忆宸年纪轻轻获此殊荣情况下,还能做到不居功自傲,确实心X定力了得! 同时这个回答也让朱祁镇很满意,他略带得意的向朝鲜使臣问道:“朕听你称沈修撰为状元公,难道我大明魁首,已声名远扬异域番邦了吗?” 1 “回陛下,沈修撰三元及第、六元魁首之名,在我朝鲜士子中人尽皆知,此乃大明文运昌隆之象徵!” “吾国君臣皆认同魁星降世吉兆,定会让八方蛮夷通圣贤教化,令四海归顺大明!” 不得不说朝鲜真是把中原文化给学了个彻彻底底,这番言论如果不是知道朝鲜使臣的身份,当做大明文人士子所言,也毫不违和。 这边朝鲜使臣话音刚落下,那边安南使臣也起身说道:“启奏陛下,沈修撰之名在我安南也广为流传,文人士子皆以状元公为榜样,期望能领悟圣人学说!” “启奏陛下,臣之母国琉球也是如此,六元魁首世间仅有,标榜着大明重教兴文,远迈汉唐!” 古代文治成就对於华夏帝王而言,某种意义上还要超过武功。就好b秦皇汉武,开疆拓土在史书上却没留下个好名声,直到近现代才被世人所推崇。 四夷使臣这番话语,不仅仅是称赞了沈忆宸,更是对大明文治的认同,归根结底是朱祁镇这个皇帝统治的好。 在这种歌功颂德攻势之下,朱祁镇心花怒放都有些扛不住马P了。 高兴之余把目光看向了沈忆宸说道:“沈Ai卿声名远播番邦,乃我大明文教之幸事。并且主持朝贡之事也井井有条,朕心甚悦,当赏!” 朱祁镇“当赏”两字出来,在场文武百官俱竖起了耳朵,想听听沈忆宸能获得何等赏赐。 1 此子入仕仅仅半年,就已经升官半品,入东阁进学。理论上这次应该不会再出现什麽夸张赏赐了,最多就是一些金银财宝身外之物。 其实朱祁镇在说完“当赏”後,他自己都有些不知道该如何赏赐了。再升官肯定不合适,太快会引发众人非议,而且有拔苗助长嫌疑。 东阁沈忆宸也进去了,还有了御赐金花带。赏赐金银财宝显得太俗,特别是番邦使臣刚称赞完大明的文治,你就用钱衡量吗? 面对难题,朱祁镇下意识把目光看向了身旁的王振,期望他能给出出主意。 只不过这一次,王振脸上表情很漠然,也没打算再助沈忆宸一臂之力,於是淡淡回道:“万岁爷,沈修撰尚且年少,恩荣过盛恐生骄纵之心,赏赐些金银就好。” 听到王振的话语,朱祁镇也觉得有些道理。但是沈忆宸今日算是立了大功,也让自己涨了面子,仅仅给些金银赏赐,显得有些薄待了。 犹豫了一下,朱祁镇的目光恰好落在了成国公朱勇身上,瞬间脑海中就有了答案。 “沈Ai卿忠君T国,勤劳王事,朕今赐麒麟服与你,还望毋辜负朕之所期。” 麒麟服? 听到赏赐是天子赐服,全场一片譁然! 1 要知道明朝前中期的赐服还是很值钱的,不像明朝後期规矩败坏,官员开始随意穿着赐服纹样的服装。 明朝赐服标准为一品蟒、二品斗牛、三品飞鱼、四五品麒麟。其中飞鱼服还兼当锦衣卫公服,而麒麟服则兼当公、侯、伯、驸马的公服。 也就是说除开勳戚外,想要获得麒麟赐服,至少得五品官员才能达到最低标准。 沈忆宸目前为正六品詹事府右春坊中允,压根就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,那这背後是不是意味着很快就要升官了? 入仕月余就升任了正六品,如今也不过才半年而已,难道就要踏入五品官行列吗? “沈忆宸圣眷也太夸张了,大明从未有过如此升官速度。” “这不还没升迁吗?今日此子表现,我认为配得上天子赐服。” “言之有理,沈修撰力压瓦刺不臣之心,又彰显了我大明文治武功,属实有能力。” “不愧是成国公之子,这种武事天赋,旁人只有羡慕的份。” 无论是哪个时代,实力都是最好的证明。相b较之前沈忆宸在朝会上嘴Pa0被各方群嘲,今日他用实际行动征服了一部分官员,成绩摆在这里无法质疑! 1 当然,想要各方面满意那是不可能的,特别是翰林清流跟科道言官,依旧对沈忆宸恨之入骨,更不赞同他“推崇武功”的行为。 “圣上恐怕是被蒙蔽了,此子如此耀武扬威,破坏了我大明教化之文风!” “没错,万一番邦同样走向武事,那我大明边疆岂不是要狼烟四起?” “以武媚上,其心可诛!” 相b较底层文官分裂成为了两派,上层重臣桌上,大多都是脸sE凝重,忧心忡忡。 因为今日勳戚集团的表态,几乎是旗帜鲜明的站位沈忆宸了。本来此子文道就达成了巅峰成就,现在又展现出以文官掌武事的迹象,再加上背後勳戚集团的支持。 未来谁还能挡? 单单一个沈忆宸崛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他背後勳戚集团会顺势而上。仁宣二帝用了几十年与民休息、无为而治,才让武人退至幕後,文人站在了台前。 难道从今往後,要倒行逆施吗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