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五十章初试朝锋 (第1/1页)
太子卧病未醒,东g0ng日夜紧闭,皇上下旨:内阁摄理政务,三皇子李谦暂辅其後。 自此,京中风sE微变,朝堂暗涌。 李谦早朝完结当日,未及更衣,便直入兵部,翻阅北境劫案旧卷。整座兵部尚未反应过来,便见他一语未发,彻夜未眠,亲点调拨路线与签章批文。 随行亲卫风尘仆仆,本已疲惫,见主子眉目沉静、神sE沉定,皆默然无语—— 这位素来被称为「最闲散的皇子」,如今再不似从前。 韩璟面对李谦时,仍是一贯不冷不热的官场口气:「三殿下回京,便是为了劫货之案?」 「一是劫货,一是太子。」李谦语气不紧不慢,眼神却直b人心,「前者动摇边防,後者关涉朝纲。我既身在此,不可不理。」 韩璟眼神微动,心中却已暗自盘算。 ——他原是不愿涉入皇子之争的那一类官员。仕途多年,清楚g0ng廷争位多是无谓消耗,兵部之职本该是持衡而稳。可眼下太子病重卧床,朝局摇摆,作为兵部尚书,他再想避也避不掉。 而他亦颇为欣赏二皇子李昀。 李昀治军谨严,行事果决,从不与太子那派虚礼周旋,也未如三殿子般藏於云雾、游走朝野之外。对韩璟而言,二皇子是可用之才——不似太子那般优柔寡断,亦b三皇子的「不争」更让人心安。 朝会时,正是在他微露立场之下,才提出「太子病重,宜早定监政人选」之议。他并未点名,却有意无意地暗合二皇子之意。这不是站边,而是趋势使然——与其坐看朝局崩裂,不如推一人出来稳住形势。 但如今眼前这人—— 三皇子李谦,与传言中大不相同。 他并非什麽闲散皇子,也不只是个无心朝政的「例巡皇子」。他出现在这里,拿出这些文件,一击命中兵部与内务府之间的潜规错漏,且言语不多、动作不躁,却步步推进。 韩璟不得不承认,这样的人,若想争一位,绝非等闲。 「兵部早已派人查办,若殿下另有发现,还请直言。」 李谦取出一份清册,掷於案上:「这是我与沈姑娘在北境所获,马道仓坊发货单据,与内务府林主事拟调文书,处处皆有破绽。」 韩璟指尖一顿。这些文书——他不是没看过,但在未有确证之前,他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 如今,这位三殿下竟能远赴北境,查出一条军政弊案,且无惧与兵部对垒,这份胆识与定力……b起二皇子的强势,更添几分深沉与不动声sE的危险。 「兵部不容私弊。」他语气渐沉。 「那便请尚书大人一同查明。此事若真由我彻查下去,恐怕要动的人不止一位。」 这话不带怒气,却如寒铁压身。 韩璟微皱眉,眸光沉了几分。 李谦这话,是在敲打,也是试探。他并不怕掀桌,反而是在等一个能共事的局面。韩璟心中权衡:太子病重未醒,二皇子蠢动,三殿下这番行动,既是试水,也是立威。若真y抗,只怕兵部难以自全。 他沉声道:「若殿下肯以兵部T面为先,韩某当与殿下并肩。」 这句话,是一份妥协,也是一份重新审视之後的选择。 李谦闻言轻笑,语气不卑不亢:「我所要的,不过是个乾净的北境而已。」 韩璟目送对方离去,指腹轻敲案面。沉默良久後,方低声自语:「不声不响地杀回京……这个三皇子,可b他二哥难对付多了。」 韩璟想到那双含笑却毫不掩锋的眼,心知李谦已非昔日那个闲散皇子。 他不是来走过场的,是要借这场整肃军政之局,一步步立威於朝堂。 几日之後,京中风声再变。 林主事被召入审讯,数名军需署官吏连坐,劫货一案终於水落石出。内务府中多人遭革职问责,而二皇子一派声音渐渐式微。 李谦不居其功,将案中关键文证呈送太子府,并暗中遣人守护太子之处,以防旁人趁虚而入。 同时,他亦回报北境军务,将边境新式火Pa0部署与粮道补修事宜详备呈报兵部,显得既稳军心,又理政务,毫不失分寸。 宣德殿西侧偏厅,天光透过绣帘斜洒书案,映出光影交错。李昀立於窗前沉默,身後亲信低声禀报完毕,垂手退下,室内重归静寂。 他缓缓转身,指尖轻敲书案,似在思索局势。 ——太子病重,三弟回京,劫货案翻出,查到自家人头上,连林主事也被问责革职…… 这一局,每一步,似乎都让他落了下风。 李昀并未气恼。他心思缜密,自幼治军得法,是皇子中最早掌兵权者,素有「准储」之名。但他也明白,朝局不同於战场,胜负不止在兵法布阵,更系於风向与人心。 他曾认为李谦——这个三弟,外表散漫,实则圆滑世故,无意皇位,不足为惧。 但如今看来,北境一行之後,他竟改了路数。那个从不争的人,如今开始出手了。 「沈如霜……是他命运转折的起点吗?」他低声道,眼神微沉。 沈家与他无怨无仇,他敬沈怀恩是能臣,甚至曾认为沈如霜与他心意相通。可眼下,平衡正在改变。三弟不再退让,连兵部也cHa手,明显是动了真格。 他心中浮现一丝冷意。 ——他最怕的,从不是敌人,而是那些本不在棋局之中,却忽然选择落子的人。 「你若真无意太子之位,又何必出手这麽狠?」 他语声低沉,却无怒气,反而透出审慎与静观。 他清楚三弟素来藏锋,如今这点剑锋初露,定不止於此。 「父皇这次让你辅政,是试你,也是警我。」 他抬头望向天井之中那抹天光,眼神淡然却不失锐意: 「既如此,便看看你能走多远。」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