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九章监国之议 (第1/1页)
冬意渐深,京城沉雪未融,东g0ng却早已笼罩在另一场更寒的风霜之中。 李谦一身墨袍,静立於东g0ng寝殿外,四顾皆静,唯有风声拂动垂帘。雪光映在他双目之中,冷冽而深沉。他未说话,身後亲随也默然不语。 内殿中传来压抑的咳声与太医低语,香烟袅袅,药气浓重。 自北境返京,李谦未曾歇脚,便直赴东g0ng。 太子病重之讯,朝堂已传得沸沸扬扬。有人说是旧疾复发,也有人低声道出「有人下毒」之说。无论真假,此时的东g0ng,已如危楼将倾,人人屏气。 掌灯之後,李谦才得以进内。 太子寝榻上气息微弱,额上虚汗未乾。榻边侍疾之人俱是熟面,忠心数年的内监与侍从尽皆守着。几位太医正轮班为太子诊脉调息,一见李谦入内,皆起身行礼,神sE凝重。 「三殿下,太子殿下昨夜情况一度危急,今早略有好转,但尚未醒转。」 李谦望着太子的面容,眼底闪过一丝沉sE。他曾与这位兄长共长於东g0ng,彼此心照不宣,一文一武,一明一隐。太子之位,他从未争过。但如今,太子若不醒—— 他伸手,轻按太子腕脉,片刻後低声道:「脉象虽虚,却未绝。殿下之志深重,不会轻易放手。」 语罢,便长身而起,吩咐一旁内侍:「传话给父皇,太子病情未定,还需静养。若朝中有务,请内阁代议,不宜再动监政之争。」 内侍一怔,领命退下。 太子重病未醒,朝堂气氛顿时陷入空前紧绷。 隔日朝会,御极大殿之上,文武百官分列两侧,气氛沉沉。 一轮讨论过後,兵部尚书韩璟正言辞恳切地奏道:「太子卧病多日,政务积压,万一……不如请立监国,暂理朝政,以安人心。」 一语落下,群臣神sE各异,唯有一人缓缓起身。 李谦,三皇子,平素最少过问政事的那一位,此刻却淡然开口,语气不疾不徐:「尚书此言,未免C之过急。」 韩璟一怔:「三殿下此话何意?」 李谦不疾不徐地道:「太子虽病,尚在东g0ng静养,医官亦未言危急。更何况——天下未乱,父皇尚在,何来‘无主’之忧?」 语气平和,却字字如针。 「监国之议,非小事。若太子听闻朝堂已有此议,不啻於在他病榻之前预立他人,本皇子请问——这是为了安天下,还是扰人心?」 朝堂一时寂然。 他神sE自若,又道:「更何况,太子之位为父皇所立,如今父皇并未言及更动,监国之事当由圣裁。若有人急於另立,是否太过越俎代庖?」 这句话说得不轻不重,却像雪中刀锋,直指有人藉病中之隙搅动朝局。 龙座之上,皇上缓缓抬眸,一道威势不怒自彰的目光扫过殿中诸臣。 「太子虽病,尚未废除,朕仍在,政务亦未有空悬,何来‘监国’之议?」 声音不高,却沉若山岳。 韩璟俯首叩地,声音一紧:「臣绝无异心,只惧国事堆积,失了万民信望……」 皇上冷哼一声,未再理他,而是看向站在侧列的三皇子李谦。 「李谦。」 李谦应声出列,俯首跪地:「儿臣在。」 「太子病重期间,朕命内阁暂代监事,由你协助诸臣,代朕行走,凡军政之务,皆可会办,但不得擅专,可听清楚?」 李谦伏地叩首,语声沉稳有力:「儿臣谨遵圣命,绝不妄越分寸。」 皇上点头,语调仍冷:「太子是朕亲自立下的储君,无人可撼。你若心中有他,便当辅之;若心有所图……朕不会仁慈第二次。」 李谦不言,只又叩首为誓。 他知父皇此言既是警告,也是铺路。天下人眼中,他从未介入朝政,如今踏出一步,非为争位,而为「助兄」。如此,他可入局,亦不必对太子派与二皇子派过早翻脸。 而殿中诸臣听了这道旨意,或心生计算,或暗自慌乱,一时间朝堂之上,波涛未显,水底暗涌。 是夜,李谦回到g0ng中私殿,焚了一封来自北境的信。 那是沈如霜来信,字迹一如往日清匀。信中提及北境雪深路险,也简述军营近况,最後一笔,只寥寥数语:「愿殿下所行之路,仍是自己所愿之路。」 李谦看完,将信纸缓缓折起,放入掌中,片刻後投进烛火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